欢迎来到九酷名人网
  首页  正文
郑辟疆

时间:2024-04-23 08:22

 郑辟疆
  •  姓名:郑辟疆
  •  职业:学者,革命家
  •  国籍:中国
基础介绍

郑辟疆,蚕丝教育家和***家。在教育上,他提倡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他长期从事蚕丝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尤其对改良蚕种,组织蚕丝业合作社,推广养蚕、制丝新技术,有卓著成绩。对我国蚕丝事业的革新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简介生涯发展蚕丝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推广科学技术,革新蚕丝事业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扬生平后世评价荣誉主要论著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辟疆

别名:紫卿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吴江县

出生日期:1880年11月21日

逝世日期:1969年11月29日

职业:学者,***家

简介

郑辟疆,字紫卿。父亲名雍,儒生兼行医,家境清贫。母亲张仪贞,织绸能手,以卖绸收入贴补家用。郑辟疆幼年受母亲影响较深。

生涯

吴江县盛泽镇,位于江浙交界处,素称“丝绸之乡”。当年几乎家家养蚕、户户织绸,又是丝绸的集散地,经济十分繁盛,有“风送万机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但到19世纪中叶,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政治腐败,科学技术落后,我国蚕丝业在国际竞争中屡遭失败,盛泽镇也因之渐渐由盛变衰。

郑辟疆少年时代,目睹蚕丝业日益萎缩,社会和家庭处于困境。他16岁在家乡当塾师,18岁去杭州应科举考试落第。在往返途中,他所见所闻,对蚕丝业的盛衰变迁和国家、民族的危机,感慨尤深。从此振兴我国蚕丝业的宏愿,开始在他的心灵里萌芽、滋长。19世纪末,受康梁维新变法影响,有识之士在各地兴办新校。杭州知府林迪启于1897年在杭州西湖创办蚕学馆,改进栽桑、养蚕、缫丝技术,为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蚕丝业科技人才的学校。1900年郑辟疆考入该馆。他勤奋学习,立志以新的科学技术来振兴我国历史悠久的蚕丝业。

1902年毕业后,他留馆工作,次年东渡

发展蚕丝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1905年至1917年郑辟疆先后在山东青州蚕丝学堂、山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他到山东不久,曾拟就《提倡蚕桑十二条陈》送呈山东巡抚。条陈送出后,由于当局的昏庸,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他献身振兴蚕丝业的决心已定,遂以全部精力投身于蚕丝教育事业。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日本蚕丝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编纂了《桑树栽培》、《蚕体生理》、《养蚕法》、《蚕体解剖》、《蚕体病理》、《制丝学》、《蚕丝概论》和《土壤肥料论》等教科书,因立意新颖,内容精邃,图文并茂,深得各蚕校、农校的欢迎,至1928年重版达10余次之多,是我国蚕丝教育最早的有系统的教科书。

1918年郑辟疆应史量才邀请,接任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校长。校址江苏省吴县浒墅关,简称“女蚕”。1903年,史量才在上海创办私立女子蚕业学堂,1911年改为公立,1912年迁至江苏省吴县浒墅关,改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第一任校长章孔昭,1

推广科学技术,革新蚕丝事业

郑辟疆从事教育实践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组织师生深入农村、工厂,推广新的科学技术,革新我国的蚕丝事业。

我国传统的养蚕法,采用自繁土种。土种未经科学方法配制,多近亲繁殖,品种混杂,且未严格消毒,故蚕种退化,蚕病多,蚕茧烘折、缫折大,出丝率低,影响丝的品质。自1897年杭州蚕学馆成立时起,就有人提倡改良蚕种。但或因改良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只有少数专家在小范围内实验,未与广大蚕农结合,虽有成果,而未能推广、普及。郑辟疆认为改革蚕丝业,首先要从改革蚕种入手,而蚕种的改革,必须与千家万户的蚕农结合,因此他称这是一场“土种***”。

郑辟疆鼓励毕业生经营新蚕种业,最早成立的有虎疁、葑溪等蚕种场;他的弟妹们也创办了壬戌馆蚕种场。1921年“女蚕”设立原蚕种部,生产原种、原母种,供新蚕种业的需要。郑辟疆还派他胞妹郑蓉镜去日本学习蚕业,回国后在“女蚕”从事蚕种改良的教学和实践。

1925年郑辟

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扬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蚕丝专科学校校舍和玉祁、震泽、平望制丝所和开弦弓制丝社悉遭日本侵略者焚毁,设备洗劫一空。郑辟疆等在苏南苦心经营的事业毁于一旦。但他没有灰心,开初他率同人在上海租界继续招生复课;汪伪政权建立后,他誓不作“亡国奴”,毅然转辗去四川,将学校迁至四川乐山。入川时,带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苏南的优良蚕种,协助乐山蚕丝实验区开展蚕丝改良工作,推广苏南的经验,使川南蚕丝业面貌为之一新。1945年日本投降,郑辟疆等回到浒墅关,艰苦复校。1946年开始招生,11月实习工厂复工,开展代缫,以所得收入作复校经费。在此期间,“女蚕”还协助中蚕公司接收日商瑞丰丝厂,并改名为苏州第一丝厂。

***建立后,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1950年郑辟疆创建的江苏省立女子蚕校和蚕丝专科学校合并为苏南蚕丝专科学校。1956年蚕、丝分校,建立苏州蚕桑学校和苏州丝绸工业专科学校;1960年苏州丝绸工业专科学校

生平

1880年11月21日 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

1903年 去日本留学、考察。

1905-1917年 在山东青州蚕丝学堂、山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

1918-1949年 任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校长。1935年起兼任江苏省。

1956-1958年 任苏州蚕桑学校校长、苏州丝绸工业学校校长。

1958-1960年 任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校长、苏州丝绸工业专科学校校长。

1960-1969年 任苏州丝绸工学院院长、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校长。

1969年11月29日 逝世于江苏省吴县浒关镇。八、后世评价

后世评价

8

郑辟疆的一生像一条春蚕,为人民吐尽了丝,然后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他留下的手稿中写道:“生存到止境,好比灯油尽,油尽灯自灭,永别无需惜……,一生无贡献,未尽人民责,徒餐三百石,无以报农人。”从中可以看到他虚怀若谷,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格。

郑辟疆一心为公,不谋私利。20年代初,“女蚕”建立蚕种部,由于政府不拨款,他以自己私寓“潜庐”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932年“女蚕”试制立缫车,申请经费无着落,他又捐款购置器材,终将“女蚕”式立缀车试制成功。他乐于助人,公而忘私。在苏南解放不久,正值春茧上市,因战事影响,茧站未作好收茧资金准备。在此紧急关头,他不顾交通阻隔,亲自去无锡苏南行署呼吁,自己雇车将收茧资金押运到苏州,解决了燃眉之急。他一生以事业为重,直到70高龄时,才在亲友、学生敦促下,办理了一生的婚姻大事。

荣誉

9

郑辟疆曾先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蚕学会理事长等职。

主要论著

10

1 郑辟疆.制丝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

2 郑辟疆.桑树栽培.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年.

3 郑辟疆.蚕体解剖.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年.

4 郑辟疆.养蚕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

5 郑辟疆.蚕体生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

6 郑辟疆.蚕体病理.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待查).

7 郑辟疆.蚕丝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同上).

8 郑辟疆.土壤肥料论.上海:商务印书馆(同上).

9 郑辟疆.生产更多更好的丝绸.人民日报,1954年10月11日.

10 郑辟疆.采取适当措施,发展蚕丝生产.人民日报,1957年7月12日.

11 郑辟疆校释.蚕桑辑要,〔清〕沈秉成著.北京:农业出版社,1960.

12 郑辟疆,郑宗元校释.广蚕桑说辑补,〔清〕沈练著,仲昂庭辑补.北京:农业出版社,1960.

13 郑辟疆,郑宗元校勘.豳风广义,〔清〕杨屾著.北京:农业出版社,1962.

14 郑

更新于:4个月前
1

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本文链接:https://9k.org.cn/mingren-940.html

上一篇:张任天
下一篇:朱洪元
  • 评论列表
全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推荐
  • 米友仁

    米友仁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的长子,深得宋高宗的赏识,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就是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而见称。其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对鉴别书画“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工书法,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 目录基本资料父亲米芾人物评价历史故事诗词作品基本资料中文名:米友仁别名:尹仁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074年逝世日期:1153年父亲米芾提到米友仁,一定要先提一下他的父亲米芾才行。米友仁的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其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表现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世称“米家山水”,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其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米友仁的画是心灵对自然的直接反映,生气远出,仪态万千。他不是局限于自然物象的一时一地,或者一草一木,而是将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都收于纸面之上,云烟晦明,才足以表征我们心胸中蓬勃无尽的灵感与气韵。米友仁曾经谈到自己的创作方式:“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山西太原人,后迁居湖北襄阳。他因人物评价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是米芾的长子。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他也是一位早慧的天才,在19岁的时候,他父亲将他所作《楚山清晓图》献给宋徽宗,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赐。在南宋时,他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甚得宋高宗的宠爱,往往让他鉴定书画。现在,在很多古书画上面可以看见他的跋尾。谈米友仁的书法,也不能不提米芾的书法。米芾的书法先是学习唐人,当他发觉越学越失去魅力的时候,他就开始上溯唐人的书法。直到发现唐人的书法不如晋人那样天真自然之后,他就开始直接以晋人书法为楷模了。但是在大体上,他是以二王为宗的──尤其逼肖于王献之──现在我们可看到的很多王献之的作品,很可能是出自于米芾之手。他的书法成就极高,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不过,在此四家之中,人们却更喜爱他的书法,因为他更像一位纯粹的书法家。他的笔墨技巧是无人能敌的,至今仍然如此。这样,在书法方面,米友仁几乎是亦步亦趋地学历史故事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别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些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模仿古画的技艺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可是他用那种模仿假本诗词作品临江仙昨夜扁舟沙外舣,淮山微雨初晴。断云飞过月还明。一天风露重,人在玉壶清。水际不知何许是,遥林□辨微青。醉迷归梦强□凌。谁言东去雁,解寄此时情。小重山醉倚朱阑一解衣。碧云迷望眼,断虹低。近来休说带宽围。人千里,还是燕双飞。深院日初迟。绮窗帘幕静,恨生眉。不堪虚度是花时。鸿来速,争解寄相思。渔家傲从古荆溪名胜地。溪光万顷琉璃翠。极望荷花三十里。香喷鼻。我舟日在花间舣。向晚余霞收散绮。遥山抹黛天如水。满引一尊明月里。微风起。萧然真在华胥氏。临江仙一曲阳关肠断处,临风惨对离尊。红妆揭调十分斟。古来多聚散,正似岭头云。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无限多情。娟娟今夜满虚庭。一帆随浪去,却照画船轻。渔家傲(和晏元献韵)郊外春和宜散步。百花枝上初凝露。福地神仙多外府。藏奇趣。幽寻历遍溪边路。薄宦浮家无定处。萍飘梗泛前人语。与子未须乡国去。来同住。且看群岫烟中雨。临江仙宝晋轩窗临望处,山围水绕林萦。不堪回首到江城

  • 08:49 李莲英
  • 08:01 阿曼达·舒尔
  • 08:02 井龙王
  • 08:06 曹端妃
  • 08:06 普娜·贾甘纳坦
  • 08:10 多目怪
  • 08:11 休·杰克曼
  • 08:15 朱初一
  • 08:18 郭宁妃
  • 08:27 九灵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