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酷名人网
  首页  正文
施履吉

时间:2024-12-20 08:24

 施履吉
  •  姓名:施履吉
  •  职业: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
  •  国籍:中国
基础介绍

施履吉,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早期在国外从事化学胚胎学、细胞化学研究,论证两栖类早期胚胎发育存在头尾和背腹两个梯度。回国后在高等动物遗传转化和染色体人工合成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次建立了我国的家兔个体表达系统,对进行家畜育种和哺乳动物基因工程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创建中国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仪器研制和培养人才等也作出了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介绍技术成就大事年表主要论著逝世报道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施履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仪征

出生日期:1917

逝世日期:2010

职业: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

人物介绍

施履吉(1917~2010)男,细胞生物学家,江苏仪征人。1917年10月26日出生。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浙江大学园艺系学士学位。1944年毕业于浙江省大学理产研究院,1951年获美国哥仑比亚大学动物系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历任和兼任中科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一物物理所、动物所、微生物研究所、遗传所、北京生物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复旦大学教授等,后曾任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复旦大学兼职教授。1980年被选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主要从事胚胎化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早年曾用高精度、高灵敏度定量定位法为胚胎发育双梯度理论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其是国际上最早发现细胞质内有DNA存在的科学家之一。50年代第一次建立了用卵作受体细胞的,为高等动物遗传转化打下基础;以微注射为引入方法所构成的系统,并发现注射到卵内的分离染色质能组装

技术成就

长久以来,在形态上观察到了两栖类的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存在头尾和背腹两个梯度,但在胚胎学界对其在生理上是否也存在两个梯度一直有争议。施履吉以背部内陷之前的原肠期胚胎为材料,经精确切割分成区域,并用灵敏度高的悬沉子测定仪测定各区域获得了头尾和背腹的呼吸梯度这一结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在这一研究工作中,他同时也发现这两个梯度的形成主要不是由于活性细胞质的呼吸强度的差异。这期间,他还发现背唇对外胚层诱导时呼吸率也增高。在豹蛙和日本林蛙杂种中,外胚层的反应能力和背唇的诱导能力都有缺陷时,外胚层的一切区域里呼吸作用也受到抑制。

两栖类早期胚胎发育中有头尾和背腹两个梯度的确认,结束了化学胚胎学和实验胚胎学者间的长时间争论。这一观点多年来一直为多种胚胎学教科书、专著及有关论文所引用。

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证据说明基因物质就是DNA,DNA的分子结构已发表,每个基因组的DNA含量恒定性也被发现,细菌中用DNA

大事年表

1917年10月26日生于江苏省仪征县。

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园艺系,获学士学位。

1941~1942年在贵州乡政学院园艺系读研究生。

1946~194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植物系读研究生。

1948~195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系读研究生兼助教,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1~1952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系副研究员。

1953~1954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员。

1955年6月回国。

1955年9月~1955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5年10月~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室主任。

1959年~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实验中心负责人、研究员。

1973年~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复旦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室主任,杭州大学教授。

主要论著

《家兔个体表达系统的建立》(《遗传学报》施履吉等)1993,20:122-134.

逝世报道

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中国科学院前北京生物学实验中心创始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施履吉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0年12月14日12时06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

施履吉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热爱祖国,澹泊名利,学识渊博,远见卓识,耕耘不息,是我国细胞生物学事业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力推科学前沿,提携青年才俊,辉煌的一生为科学事业,尤其为我国的生命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更新于:7小时前

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本文链接:https://9k.org.cn/mingren-4929.html

上一篇:焦力人
下一篇:张德庆
  • 评论列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