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陆士嘉(1911.3.18-1986.8.29),原名陆秀珍,萧山城厢镇人。中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民国十八年(1929年)陆士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一名女生。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担任清华大学航空系教授。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担任北京航空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1956年,参加***。1982年,陆士嘉发起、主持了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一届边界层和黏性流体力学会议。陆士嘉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倡导旋涡、分离流和湍流结构的研究。她是北京航空学院(现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者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陆士嘉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的主任,也是建立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中文名:陆士嘉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1911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1986年8月29日
职业:科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德国哥廷根大学
主要成就: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
代表作品:《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高速粘性流体力学》
政党:***
民国十年(1921年),陆士嘉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现在的第一实验小学)读高小时,和钱学森、张维同班,邓颖超在这个学校当老师。
民国十二年(1923年),12岁的陆士嘉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和钱学森是同年级但不同班(男女分班),他们幼时先后同窗了五年。
民国十三年(1924年),初中二年级时陆士嘉从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居里夫人传》,下定决心:学理科,当中国的居里夫人。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陆士嘉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一名女生。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学毕业后陆士嘉又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拿到学士学位并来到河北大名府第三女子师范教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十六日,在日本人发动七·七事变后九天,陆士嘉和张维告别了亲人,登上南下的火车去南京办理出国留学手续,陆士嘉借钱自费留学,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院,学习物理,并以优异成绩获洪堡奖学金。
学术理论
陆士嘉学识理论精深,尤以粘性流体力学见长。她还关心、支持新兴流体力学分支理论研究,为发展磁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分离流和旋涡运动为主体的流体力学做了大量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她积极从事粘性流体力学和电磁流体力学的研究,写出了《电磁流体力学》讲义,并亲自开出了粘性空气动力学课程。60年代中,她组织青年教师开始了对高超声速的气动力学的研究。“***”后期,她关心和支持生物流体力学的发展,和其他教师一起进行湍流结构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她作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发起并主持新兴分支分离流和旋涡运动研究,并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她所从事研究的问题,常常是本学科前沿有待开拓的问题。
陆士嘉一直关注国际流体力学的发展,重视与国外的交流和合作,她先后推荐过几十名流体力学工作者出国学习、进修、交流和合作。她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国外良好的学习条件多出成果,为国争光,同时专心学习,开阔
1954—1975年任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至1957年,她还应聘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1983年至1986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
1984年,任民盟全国第五届代表大会中央常务委员。同年应邀赴德国访问,被聘为德国应用数学和力学学会委员。
陆士嘉一生志存高远、胸怀祖国,为学校的创建和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陆士嘉一生严谨治学、丹心育人,作为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博士生、新中国流体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为发展磁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分离流和旋涡运动为主体的流体力学做了大量工作;陆士嘉先生一生修身立德、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践行了庄严的入党誓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张军院士)。
更新于:1天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