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曾德超(1919.1.4-2012.6.23),海南省琼山县人,中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和农业机械学家、中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1942年(***三十一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1948年(***三十七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农业工程硕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德超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70年,一生撰写研究论文文章140余篇,对中国农业科学,特别是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直接参与建立中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高等教育和学科体系的学者之一。
中文名:曾德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海南省琼山县
出生日期:1919年1月4日
逝世日期:2012年6月23日
职业: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机械学家
毕业院校:明尼苏达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农业工程和农业机械学科的奠基人
1919年(民国八年)1月4日,曾德超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县。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毕业于国立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
1942-1944年,任重庆50兵工制炮厂总工程师室技术员。
1944-1945年,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机械实验工厂助理工程师。
1945-1948年,考取教育部奖学金留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参加万国农具公司农机制造厂实习和培训班,获农业工程硕士学位。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获美国双城市明尼苏达大学农业工程科学硕士学位。
1948-1949年,任湖南邵阳乡村工业示范处机械厂厂长兼水泥厂厂长。
1949-1950年,任农村复兴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兰州)总工程师。
1950-1952年,任中央农业部器械局和国营农场管理局工程师,兼技术室代主任和机务处副处长。
1952年,到学校任教担任过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机械化系、农业机械制造系主任,土壤-机器-植物系统实验室主任,校学位、学术委员会
曾德超一直在研究探索土壤、机器、植物之间的基础关系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他在国内外首先建立土动剪强、动摩擦方程和切土动力模型,以此为导线编撰了第一本机械土壤动力学专著,为土方机械耕挖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他还开创了农田建设和土壤耕作水热盐气定量效应与调控工艺领域的研究,发表系列论文并提出“集雨蓄水耕作”,农场生产经营与资源、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节水、变量、保护、培育等技术复合农耕制的中国型可持续农业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华北条件下果树三高与防污生产的“调亏灌水”技术和含大田在内的田间实时监测、短期预报、收支平衡的科学灌溉制度和实施技术,为实现中国节水农业提供了一条实现定量化的可供推广的技术途径。曾德超把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极大地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
1.1953年曾德超,农业机械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讲义;农业机械
曾获北京市科教文体卫生先进个人,全国第一批突出贡献专家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基础理论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杰出贡献校友奖。
曾德超曾担任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委员,《农业机械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机械卷》副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机械化卷》副主编,国家机械委高等工业学校农业机械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二、三、四届人大代表等。还曾担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农业机械协商会大会技术顾问。
曾先生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发扬光大曾先生严谨求实、执着创新的科学精神。(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秦世成评)
曾德超院士的逝世,是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中国工程院评)
虽然曾先生已经离开三年多了,但他为中国农业机械化所做的贡献永存,安放曾德超先生铜像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更是为了学习继承曾先生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的崇高品德和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大梦贡献力量。(原中国农业大学党委***艾荫谦评)
曾德超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农业科研事业,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让我们敬仰和学习曾德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科学精神。(中国农业大学评)
2015年10月17日下午,为纪念曾德超,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编辑出版了《曾德超院士文集》,系统总结了其学术成果,贺子石老师和弟子们编辑出版了《理想的耕耘者-我们的导师曾德超》,记录了曾院士的求学经历,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
更新于:13天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