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顾竹轩(1885—1956),字如茂,江苏建湖人。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寒,适逢灾荒,16岁到上海谋生。在公共租界协记公司拉黄包车,一度入租界巡捕房充当巡捕。20多岁时,跻身上海帮会上层。徒弟达数百人,有“江北大亨”之称。20年代初,与人合伙在闸北开办同庆舞台,不久又开设德胜茶楼、天蟾舞台。1923年起,独资经营天蟾舞台,联络京剧名角,推进京剧演出场所改良。1932年一二八事变和1937年八一三事变,参加伤兵和难民救济,派保卫团支援抗战。抗日战争期间,掩护、护送和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国共内战时期,掩护和协助中共中央上海局下属的帮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又多次掩护发电厂地下党负责人的活动,并为运送物资和医药用品去苏北根据地提供方便。1947年,任上海市参议会参议员。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上海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6年7月6日,在上海去世。
中文名:顾竹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盐城建湖(祖籍阜宁)
出生日期:1885年4月17日
逝世日期:1956年7月6日
绰号:江北大亨
顾竹轩(1885年4月17日-1956年7月6日),字如茂,江苏盐城人。
少时家境贫寒,十六岁那年苏北大灾荒,顾随难民大军到上海谋生,以拉黄包车为业。后加入青帮,逐渐在闸北扩展势力,收徒纳众,成为著名的帮会首领。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时候,人们惊异地发现顾竹轩这个著名帮会人物并没有像杜月笙一样逃亡海外。同年8月,上海市召开首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们又看到顾竹轩作为特邀代表而出席会议。人们不禁要发问:顾竹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20世纪初,当顾竹轩背着被头铺盖踏上十六铺码头时,他望着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不存任何奢望,以丰衣足食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他没有任何靠山,只有一身力气,遂在闸北新疆路租了间破棚户,靠拉公共租界协记公司的人力车过活。人力车上海人称黄包车,拉黄包车也非好差使,三九日西北风直刺骨头,手脚上生满冻疮,大伏天马路上的柏油被晒得滚烫,脚上烫起一排水泡。十六七岁的顾竹轩不怕吃苦,终于挺了过来
若提起旧上海的青帮大亨,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三大亨”了。但在苏北人当中,号称“江北大亨”的顾竹轩的势力才是最大的,因此有人赠他“江北皇帝”这个称号。
顾竹轩,字如茂,他的先祖为盐城西北乡(今建湖)人,与***高级将领顾祝同是同宗;清代咸、同年间,顾家举家乘破船流落至盐城梁垛团(今建湖县钟庄乡唐湾村),为人佣耕。
顾竹轩生于光绪十二年农历三月十四日,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习惯称他为“顾四”。顾家因人多地少,顾竹轩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少年时,他力气大,食量过人,十四、五岁时就能背起犁辫拉田。当时苏北饥荒频繁,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16岁的顾竹轩跟着母亲、兄长顾松茂等人驾小船逃荒到上海谋生。
到上海之后,顾竹轩先落脚在闸北天宝里附近号称“一百间”的地方,靠做马路工,拉“野鸡车”糊口。其间公共租界招收华籍巡捕,条件是体强力壮身高,文化程度不计。顾报考后即获录取,但后因私放
顾竹轩出身贫寒,从社会底层起家,最终跻身社会中上层,成为社会名流、“海上闻人”;作为上海社会中的苏北精英是毋庸置疑的。
顾竹轩的同乡观念强烈,重义气,轻财疏义,在旅居上海的苏北籍人士中很有地位,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势力范围,以上海闸北为大本营,在公共租界内亦有影响力,门徒达上万之众。因为顾竹轩以人力车起家,又做过公共租界的巡捕,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顾和社会底层人民有着“鱼水交融”的交往,谁也离不开谁。顾的门徒中“尽管有低级的文职官吏、小军官、一般警察,各种商贩等,但人数最多的还是人力车行的行主及众多的人力车夫”,是“旧上海最大的人力车霸主”,甚至有人把他称为上海的“丐帮帮主”。
其在上海社会及青帮中的数十年沉浮的经历与杜相仿,一方面,曾指使门徒从事过不法勾当,帮助过***发动“四·一二”***事变;另一方面,又涉足诸多工商业,担任社会公职,积极联络和增进乡谊,大力推动和参加对盐阜等地苏
更新于:7个月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