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顾翼东(1903.3.4-1996.1.21),江苏苏州人,无机化学家。192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化学系,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35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42年任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翼东主要从事我国丰产元素钨、钼、铌、钽及稀有元素化学的研究,开展有关液-固体系平衡相图及溶剂萃取的工作。首先提出了内在还原法制备蓝色氧化钨,以及倒滴加法制备活性粉状白钨酸及铌酸,又从后者制得一系列已知和未见诸文献的含钨化合物。在稀土分离和化合物性质研究方面,进行了稀土亚砜加合物的制备,将酰代吡唑酮、多碳亚砜、二苯羟乙酸作为萃取剂。从离子交换淋出液中回收EDTA、铜及轻稀土等研究均取得成果。
中文名:顾翼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03年3月4日
逝世日期:1996年1月21日
职业:无机化学家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
1903年3月4日,顾翼东出生于江苏省苏州。
1914年,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
1918年,考入东吴大学化学系。
1923年毕业,毕业东吴大学获理学士学位,被选为斐陶斐励学会会员。
1924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
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
1926年,回中国,任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系教授。
1931年,任东吴大学化学系系主任。
1933年冬,顾翼东再次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35年夏,顾翼东获哲学博士学位,被推选为西格玛赛学会正会员,同时还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Science)会员。
1938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教授,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华东联合大学化学系实验室主任。
1942—1952年,他任东吴大学理学院院长。
1945年,顾翼东进入当时主管钨矿出口的机关——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
1945年,顾翼东主管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化验分析室时,主要是核定钨矿出口原料的成分,除核定钨含量外,还开展了钨矿中稀有元素铌、钽含量的分析。这是顾翼东的工作方向转入无机化学尤其是稀有元素研究的开始。他最早发表的两篇有关钨化学的论文《锰铁矿中铌、钽含量分析》与《黄钨酸——均相沉淀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内完成的,后来他的研究领域扩展到萃取化学和稀土化学。顾翼东在进行钨矿分析时就发现钨矿石的盐酸不溶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铌和钽。经过铌、钽定量分析后,他提出:出口钨矿除了含钨量达标外还应按铌、钽含量制定钨矿价格的新标准,从而保护了钨矿的价值,为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做出了贡献。
20世纪50年代,顾翼东首先提出了利用络合、分解而完成均相沉淀制备黄钨酸的方法,即先使钨酸盐在浓盐酸中形成钨酰络离子,加热除去盐酸,钨酰络离子逐渐分解而形成分散性良好的黄钨酸沉淀。
顾翼东继续深入研究钨化学的基础反应,得到了活性粉状白钨
家庭背景
顾翼东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世家。高祖父是著名的金石及图籍收藏家。父亲在苏州中西学堂肄业,学代数学。外祖父是前清翰林,著名书画家,爱好几何学和天文学,有维新思想,对顾翼东的成长颇有影响。
1951年,兼任上海轻工业局医药研究所顾问。
1953年,任化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委员。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该研究所研究员。
1957年,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化学组组员,国家科委化工组试剂小组组员。
1963—1982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理事。
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稀有元素化学讨论班负责人。
先生热爱祖国、为人师表、德高望重、严谨治学,90高龄仍潜心于教学和科研中,表现了拳拳伏枥之志,是青年学者的榜样。顾翼东一生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勤奋工作。(九三学社评)
他对学生循循善诱,严格要求,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良师。(《名校精英上海交通大学》评)
更新于:1天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