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王季烈,清末民初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以物理学命名、具有大学水平的教科书,还编著了中国第一本中学物理课本,主持编印了《物理学语汇》,为近代物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文名:王季烈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73年9月7日
逝世日期:1952年3月1日
职业:清末民初物理学著作翻译家
代表作品:《物理学语汇》
王季烈(1873—1952) 清光绪甲辰(1904年)科进士,官学部郎中。业余昆曲家,民国初年在天津入审音社。1927年由北京迁居大连文化台(今中山区白云街9号),1931年11月废皇后婉容曾住进王季烈府上二楼,12月再迁旅顺肃亲王府。他在大连居住10年,著有《螾庐未定稿》2卷,《螾庐未定稿续编》(1937年石印出版,由金州门人孙宝田书写并跋)及《螾庐剩稿》。王季烈博究经史诗文,精通曲律,上世纪30年代曾组织螾庐曲社,著有《螾庐曲谈》等。
王季烈,字晋余,号君九,又号螾庐,1873年9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长洲县(今苏州市)。出身于晚清苏州的一个士大夫家庭,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鏊的后裔。他的父亲王颂蔚在朝廷任三品官,有文史考证著作多种,是蔡元培参加会试时的恩师。王季烈的母亲谢长达是近代著名女教育家。她志在振兴中华,创办振华女校,在家庭内则严课子女,教以义方,励以大志。在这个家族中,不仅在王季
翻译和编著物理教材
王季烈与受聘于江南制造局的英国人、著名翻译家J.傅兰雅(Fryer)合作翻译了美国W.J.莫耳登(Morton)与E.哈麦(Hammer)的《X射线,或不可见射线的照相术及其在外科中的重要性》,以《通物电光》的中文译名在1898年印行。该书详细介绍了X光的发现史、产生X光所需的电路及电气元件的特性,X光机的构造、安装、操作,X射线照相的原理和在医学上的应用,附有人手、鱼骨等物的X射线照片30余幅。有趣的是,译者在书中加按指出,“爱克司即华文代数式中所用之‘天’字也。今因用‘天光’二字文义太晦,故译时改之曰‘通物电光’。”这道出了当时译者在翻译西方科学名词术语中的艰难。把X光译为“通物电光”,虽然这个译名后来并没有通用,但在当时来说,这个译名比较能反映X光的特点,对于普及有关的新成就还是较有意义的,至少不像“X光”那样带有神秘感,因而易被接受。《通物电光》出版时间比伦琴发现X
更新于:12天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