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乔启明(1897—1970),字映东,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农业经济学家。乔启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刻苦好读,在长兄的资助下维持学业。初入运城河东书院,完成学业后,考入山西大学预科。后进入金陵大学攻读农业经济系,1924年毕业,留校任教。
中文名:乔启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太侯村
出生日期:1897年12月28日
逝世日期:1970年
职业:农村社会学家,农业推广专家
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
代表作品:《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
乔启明,农村社会学家、农业推广专家。抗日战争时期及其前后,在四川、广西、贵州、陕西、甘肃、湖北等省创设农业推广实验县,对巩固与发展后方农业生产,功不可没。***成立后从事农业金融和农业教育工作,著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等。
个人简历
1897年12月28日 生于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
1924年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24—1932年 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任教。
1932—1933年 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获农业经济硕士学位。
1934—1941年 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农经系主任。
1938—1941年 兼任行政院农产促进委员会技术组主任。
1942—1943年 任农产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中国农民银行总行农贷处处长。
1943—1949年 任农林部农业推广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中国农民银行总行农贷处处长。
1949—1958年 任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农业金融局副局长。
1958—1970
乔启明,字映东,1897年12月28日(农历12月初五)出生于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太侯村。早年丧父,由长兄乔禊亭抚育成长就学。当时晋南农村社会风气闭塞,而乔禊亭在辛亥***前留学日本,且参加同盟会。乔启明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因学习成绩优异,由山西省政府以公费保送他和另外13名山西籍学生到南京金陵大学农科肄业。其中有4名成绩优良毕业后留校任教,乔启明即其中之一。
当时,美国洛氏基金会出资委托金陵大学启动“中国土地利用调查”项目,由美籍教授卜凯主持。乔启明有幸成为项目组成员,担任调查部主任。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率领调查队赴陕西等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当时军阀割据,匪盗横行,农村更是落后贫困,动荡不安。乔启明和调查队在调查过程中,曾遭遇土匪劫车,险象环生,所幸人员和资料安然脱险。乔启明根据此次调查,完成了著作《中国土地利用》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可谓这方面领域的开山之作。
乔启明的第一项研究是农村社区制图。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纽结,国外社会学者多以此为研究基础。20年代乔启明即从事社区研究,这在我国是开创性的。他以经济、社会、教育及宗教分类制图,划分社区范围,研究改进农村居民的社会活动。《江苏江宁县尧化门社区制图》(《MappingtheRuralcommunityofYaoHuaMen》)是他亲手完成的4个社区制图之一,于1924年12月用英文发表在《ChineseRecorder》上,金陵大学农学院又重印为第四号小册子并译为中文。这一研究报告详述了以寺庙为主的最大社区的农民花钱烧香拜佛的团体迷信活动。为了改进社区活动,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和农业教育系合作,建立了两个文娱中心。卜凯在其晚年所写的《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EconomicsDepartmentofNankingUniversity》(由卢良俊译成中文题为《金陵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是乔启明学术思想的代表作。30年代初乔自美归国后,即在金陵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和《农村组织学》两门课程,后来不断把编写的讲义修改更新,成为专著,直至1945年4月才由商务印书馆在重庆出版,1946年5月又在上海改版重新排印。
该书强调经济(土地)基础,着重于以国内调查的事实为根据,结合作者的农村社会经济改良实践,加以系统综合而写成。故书名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明显地有别于一般的乡村社会学理论。
全书共分6编19章,包括:总论1章,人口基础5章,经济(土地)基础4章,文化基础6章,农民生活和农村组织各2章。乔启明认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衰弱不振原因,固属多端,而人口、土地与文化三者之失调,实为针血之所在”。其立论中心是:“冀就个人观察研究之所得,彻底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人口之基础,进而论述组训农民提高农民生活程度之道”。他提出“治标方面,应谋土地利用之改良,以增加农业生产
乔启明无论在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从事教育,或后来主持农业推广委员会和中国农民银行农贷处,都极力倡办农村社会经济改良实验。他强调,“近世以来,农村的封守状态打破,交通发达,农产商品化,农民与外界接触日多,则非有组织不可”,并指出农村组织的意义和作用在于:“组织的力量是许多个人力量的总和……若各个人倾其全力于组织,则此种组织的力量必较个人力量的总和为大。”这是乔启明倡办农村组织的理论基础。
早在30年代初,乔启明就在金陵大学农学院设在安徽和县乌江镇的农业推广实验区组织农会,建立信用及运销合作社,办小学,设诊所,以发展社区。1936年前后,乌江实验区设有6个农会,会员达4000人以上。会员入会交纳会费半元,可享受农会的一些权利,还可得到推广机构(如金陵大学)及政府良种贷款等帮助。
抗日战争初期,乔启明任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系主任并兼全国农产促进委员会技术组主任时,得到促进会的资助,由农业经济系会同四川温江
乔启明的治学态度,既有自己看法,也很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办教育能够兼容并蓄。抗日战争以前,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既接受美国的大学教授前来讲学,也邀请曾在苏联工作的德国农业经济学家H.姚诺尔(Zorner)来系作苏联集体农业的专题报告,还邀请当时对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的调查研究和农村改良工作持批判态度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要成员千家驹等来系座谈。乔启明曾表示,他们的理论水平很高,但不管怎样,我们是在做实事。在他的专著《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博采众议。
在他主持农业推广委员会和中国农民银行农贷处工作时与乔启明共事的人中,不仅有不同观点的人士,还有当时未公开的中***员。当时他对这些人的政治态度并非毫无所知,如罗俊、王希贤、刘子钦等还过从甚密。他为了事业,惟才是用。
***成立,乔启明在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职期间,还建议设立农业合作银行,并主张利用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该行的基层组织
1 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2 乔启明.中国人口与粮食问题(与蒋杰合著).中华书局,1941.
3 乔启明.农业推广论文集14.农业推广委员会,1946.
4 乔启明.江苏昆山、南通,安徽宿县农佃制度比较及改良农佃问题之建议.金陵大学农学院.农林丛刊,1926.
5 乔启明.农村社会调查.金陵大学农学院.农林报,1928(146、148、153).
6 乔启明.中国农村人口之结构及其消长.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1935,32(1).
7 乔启明.山西清源县143农家人口调查之研究.中国社会学社,中国人口问题.世界书局,1932.
8 乔启明.金陵大学推行的农村合作事业.金陵大学.农林新报,1936,13(28).
9 乔启明.农贷问题.中华农学会报,1948.
10 乔启明.RuralPopulationandVitalStatisticsfor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可谓一批珍贵的学术遗产。在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时代背景之下,对这批学术财富进行现时的解读既是历史的呼唤也是现实社会的需要。李景汉、陶孟和、晏阳初、杨开道、陈翰笙、孙本文、吴文藻、费孝通等老一辈社会学家为我们所熟知,但笔者认为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乔启明也是一位不能不被提及和重视的农村社会学家。此论断起因:一是乔启明凭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立足中国农村社会,不仅为当时农村问题甚至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自己所构建的农村社会学理论;二是中国社会学界对老一辈社会学家珍贵遗产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明显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的内需,忽视过多解读过少。鉴于此,本文试图对乔启明农村社会学思想观点作一系统的论述,同时也期望着能对解决当今“三农”问题寻觅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径来。
乔启明,字映东,1
更新于:1个月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