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刘大櫆(kuí,1698年-1779年或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清代中期古文家、诗人,桐城派代表作家。[1-2]刘大櫆早年抱“明经致用”之志,但屡试不中。雍正四年(1726年),刘大櫆初至京师,年富才盛,文动京师。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参加贡生考试都只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被张廷玉压制落选。乾隆十五年(1750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经学,又未被录取。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前往黟县教书。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76岁的刘大櫆从歙县回到故里桐城枞阳,在江畔故居聚徒讲学,直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或四十五年(1780年)病故,享年82岁(一作83岁),被誉为“桐城三祖”之一,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2-3]刘大櫆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他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对桐城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概述图资料来源:)
本名:刘大櫆
字号: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安徽省桐城县
出生时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去世时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或四十五年(1780年)
主要作品:《海峰先生文集》《骡说》《论文偶记》《游三游洞记》等
主要成就:桐城散文流派的集大成者
历史地位:桐城三祖之一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刘大櫆出生于安徽桐城,幼年时期跟着父亲和哥哥读书。刘家世代都居住在陈家洲,后来居住在枞阳镇寺巷。刘大櫆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家境不佳。
刘大櫆早年有“明经致用”的志向,十三四岁之时与诸兄师从吴直。他在青年时期很有抱负,期待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可谓“生则为国干,死当为国殇”。
刘大櫆青年时与同乡姚范、叶酉、愧之缯、方辅读相识,他们相互讨论政治得失和文章创作,此时他的交友圈局限于桐城一地。
康熙六十年(1721年),刘大櫆师从吴直,最后没有完成学业,那时候他才二十四岁。
刘大櫆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与桐城的张氏家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其中与张若矩私交颇密。在京城参加科考期间得到吴士玉的赏识,并住在他的家中。
雍正三年(1725年),受江南学政俞兆晟提拔,童生刘大櫆首次入京,贡入太学。
在京城期间,刘大櫆馆居清代名臣吴士玉家中,经吴士玉荐举,得以拜入桐城籍翰林院侍讲学士方苞门下。方苞看
刘大櫆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他的文学活动主要在乾隆时期,创作了大量散文。他的文章既少歌功颂德、妆点“盛世”,也不多指斥时政、揭露现实黑暗,代表着下层正统知识分子的一般思想状况。他的论文强调“义事、书卷、经济”,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坚人物。
刘大櫆兼重古文的神韵,博采古文大家的众长,在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的基础上,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桐城派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故被尊为“桐城三祖”之一。他写的《论文偶记》,既肯定内容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法度、技巧。他将小说、戏曲描写手法用于散文写作的创作手法。强调字句、音节之妙,风格、意境之美,较之空谈“文以载道”是一大进步。
刘大櫆的古文创作成就对桐城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从“文之能事”来探讨文学创作之规律,又把
清代《国史·文苑传》:“大櫆虽游学方苞之门,所为文学造诣各有千秋。方苞盖取义理于经,昕得于文者义法;大櫆并古人神气音节得之,兼及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
程晋芳:“耕南诗胜于文也。”(《随园诗话》卷十)
管世铭:“桐城刘大櫆耕南,任黟县教谕,著有海峰诗钞,各体俱有本末,近自馆阁及山林罕见其匹。”(《韫山堂文集》卷八《论文杂言》)
姚鼐:“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异体,熔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刘海峰先生传》)“自海峰先生晚居枞阳,以诗教后进,桐城为诗者大率称海峰弟子。”(《抱犊山人李君墓志铭》)
沈曾植:“惜抱选诗,暨与及门讲授,一宗海峰家法,门庭阶闼,矩范秩然。”(《惜抱轩诗集跋》《海日楼题跋》)
李银德(安庆文史专家):“刘大櫆早年抱明经致用之志,但屡试不中,遂‘退而强学栖迟山陇间’。刘大櫆好工文辞,以才气著称。
刘大櫆的祖父、父亲均为秀才,以教书为业,同时从事农作。刘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
刘大櫆有兄弟四人,大哥刘大宾、二哥刘大醇、弟弟刘大兴,还有妹妹数人。
刘大櫆有三个孩子,都英年早逝。
老师
早年师从吴直,后来以方苞为老师学习古文创作。
弟子
刘大櫆的仕途不顺,终身以授徒为业,一生生徒众多,弟子以桐城籍姚鼐、王灼,歙县吴定、程晋芳,常州钱鲁斯等最为著名。在刘大櫆众多的弟子中,有阳湖陆继辂、董估成、董祜诚,武进董士锡、张琦,谢士元、汤春帆,无锡秦小岘,山阴杨绍文,钱塘戴熙等数十人,自成体系,世系“阳湖派”。他们所传的都是方苞、刘大櫆的理论,实际上是桐城派初创期的分支。
刘大櫆和好友叶酉、倪之鏳、方辅读、沈廷芳、程晋方、郭焌、鲍皋、程瑶田、汪梧凤等人交往,他们术业相近,志趣相投,互为知己往。
刘大櫆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11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代诗约选》92卷、《七律正宗》4卷、《唐宋八家古文约选》48卷、《刘海峰制艺》三卷,纂修《歙县志》20卷等。较有代表性的有《答吴殿麟书》等篇章。
刘大櫆有很多评点类著作,如《评点孟子》《评点左传》《评点庄子》等15部。
刘大櫆的代表诗作有《西山》《至安庆书院》,散文有《骡说》《游三游洞记》《程易田诗序》。
生卒年月
一说卒于乾隆四十四年(82岁),相关说法如下:
“其卒也以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初八日,年八十有二。”(刘大櫆弟子吴定《海峰先生墓志铭》)
“天锡公寿,八十二秋。”(《祭海峰先生文》)
“四十四年卒,年八十有二。”(《国史文苑传》)
“卒年八十二,门人吴定铭其墓,门人方怀萱、刘琢梓其诗文集行世。”(《道光续修桐城县志》《儒林》卷十五)
一说卒于乾隆四十五年(83岁),相关说法如下:
“卒年八十三。”(姚鼐《刘海峰先生传》)
“年八十三,卒。”(《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二卷文苑二)
大櫆“卒年八十有三。”(《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刘、姚同里,语当可信。今从姚说。”(吴孟复修《刘海峰简谱》)
“刘大櫆,号海峰,桐城人,康熙三十七年在戊寅生,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卒,年八十三。”(顾颉刚《清代著述考》)
考证结论:张体云《刘大櫆生平事迹考辨》和管才君《刘大櫆生卒、著述及相关研究刍议》认为,刘大櫆生年问题当以吴定说法为
刘大櫆墓
刘大櫆墓位于安徽省枞阳县金社乡向荣村云丰队。刘大櫆的碑文写着“刘公海峰先生”,碑文的落款为“愚侄姚鼐”。墓丘很小,用碎石叠压成半圆弧状,墓顶用水泥浇造而成,可以看出是后世翻修的。
刘大櫆故居
刘大櫆故居位于安徽省枞阳县横埠镇周岗村刘家周庄。刘大櫆的故居坐北朝南,是一座木结构穿斗屋架承重的二层楼房建筑,由院子、门楼、牌坊门、大厅天井、祖堂、厢房等部分组成。外墙青砖勾白缝,内隔墙为板壁。房间朝向内天井,二楼天井四周都是花格窗。故居简朴无华,只在大门上方加有砖砌门罩,在二层山墙处的通风窗上方加有窗眉,具有一种宁静安贫、修身养性的儒家文化内涵。
(刘大櫆故居图片来源:)
刘大櫆的相关史料记载有:《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列传二百七十二·文苑二》,吴孟复《刘海峰简谱》,孟醒仁《桐城派三祖年谱》,吴定《海峰先生墓志铭》《祭海峰先生文》,姚鼐《刘海峰先生传》等。
更新于:1个月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