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酷名人网
  首页  正文
刘六符

时间:2024-09-29 08:24

 刘六符
  •  姓名:刘六符
  •  职业:革命家
  •  国籍:中国
  •  籍贯:福建长乐
基础介绍

刘六符(1887—1911),1887年出生于福建长乐,中国近代民主***家,中国同盟会会员。福建法政学堂毕业,1910年投入新军,在新军内部宣传民主思想。1911年4月26日赴香港,4月27日前往广州参加广州起义,攻打两广督署时,被清军包围,力尽被捕,5月11日从容就义。牺牲后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生平籍贯在长乐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居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六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长乐市潭头镇二刘村

出生日期:1887年

逝世日期:1911年5月11日

职业:***家

毕业院校:福建法政学堂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政党:中国同盟会

籍贯:福建长乐

人物生平

刘六符(1887—1911),字肩宇,中国近代民主***家,中国同盟会会员。兄弟六人居末,祖德威,举人;父栻,贡生。六符生于书香门第,幼入乡塾,1902年入闽县学堂,旋又考入福建法政学堂。勤学不辍,警悟过人,以报国为己任,寄慨诗文,署名“热啸”,盖取热血蕴于衷,而啸以泄也,时人以屈子拟之。刘六符目睹清廷腐败,外邦侵凌,丧权辱国,有感时局危迫,非热血无以自存,遂决心习武,转而考入福建讲武堂第三期。后游学京鄂等地,与***党人过从甚密,胆识逾壮。经***党人引荐,返闽入福州新军炮兵营供职,每常乘间向士兵宣传孙中山***学说。宣统三年(1911年),孙中山策划举事于粤,符踊跃与役,偕林觉民等志士于4月26日抵香港,4月27日潜入广州,请为死士。下午,敢死队率先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刘六符浑身裹挂炸弹,奋勇拼杀,挥弹纵击,遍搜督署,未获总督张鸣岐。顷间清援兵骤至,符被围数重,亦身披数创,仍复左冲右突,杀敌无算,

籍贯在长乐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把刘六符的籍贯弄错了。”昨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烈士刘六符后裔告诉记者,刘六符其实是长乐潭头二刘村人,并不是纪念碑碑文上写的连江人。

昨日上午,在长乐潭头二刘村刘六符故居,记者见到刘六符的堂侄刘永奇和堂侄孙刘安平。

“当时,因为曾在连江生活过,加上牺牲者中多为连江人,所以堂叔被误认为也是连江人,现在的纪念碑上和史书上,都把堂叔的籍贯弄错了。”刘永奇说。

刘永奇说,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二刘村村支书刘海官到广州出差,去黄花岗72烈士纪念碑悼念时,发现碑文上有个刘六符的名字,写着是连江人。刘海官对这个名字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之前有人曾到二刘村,向他打听过这个人,刘海官所以知道二刘村也有个刘六符,曾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了,但是不是碑中所刻的刘六符,刘海官不敢确定。

刘海官回到村里,跟他们提起此事,他们才知道刘六符被误认为连江人。后来,在有关辛亥***的史料中,他们发现,刘六符的籍贯均被写成连

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他向堂兄借银元筹黄花岗起义经费

2011年82岁的刘永奇,孩提时,常听父亲刘友雄(也就是刘六符的堂兄)提起堂叔刘六符,说刘六符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牺牲的英雄。

刘永奇说,堂叔刘六符6岁之前都住在二刘村,后来,堂叔公搬到福州居住,堂叔跟随寓居福州。之后,堂叔公去连江一带行医,堂叔还到连江生活过一段时间。刘六符十几岁时,父母亲和5个哥哥相继死于瘟疫,一家人只剩下一个嫂子和一个侄女存活。刘六符将父母全部遗产留给嫂子,自己去打短工,在打工过程中,认识了***党人。1907年,由吴适、刘元栋介绍加入光复会,后转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福州地区同盟会骨干,与林觉民、林尹民、陈更新、冯超骧相交往。

“而堂叔去广州起义前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刘永奇说,父亲刘友雄曾告诉他,黄花岗起义之前,刘六符为了筹集起义经费,先是去了新加坡找朋友借钱,空手而归后回到福州。在福州码头,遇到了他的父亲刘友雄,他的父亲当时是福州码头的船老板,

故居

刘六符故居,坐落于潭头镇二刘村。坐北朝南,为典型明清古建筑。土木结构,双落透后,隔以前、中、后三个天井,两侧撇榭。四扇三间,四面风火墙,块石基础,硬山顶。纵深38.2米,通宽13.6米。第二进大厅西侧后房,即为刘六符出生及少年生活居所。大厅中脊楹柱高达6米,厅内藻井、悬钟、斗拱、插屏、游廊乃至柱础,均精雕细刻。大厅前均横贯走廊,通风火墙月门。后天井南阶上亦有一道走廊。因此,风火墙东西两侧均开启三扇月门。后天井有水井一口,于今仍可汲饮。围墙正门外为石板埕,占地面积125平方米,其间一口月爿池,面积60平方米,南端居中遮以马鞍形照墙。

刘六符就义前未曾婚娶,此后百年沧桑,未有人对故居加以修葺养护,秃垣断壁,蓬蒿没人,椽檩摧折,户牖支离,满目残破凋零。

为了纪念刘六符,刘永奇等后裔已将刘六符的故居修葺一新,并在刘六符故居前刘氏宗祠则云厅摆放了刘六符的画像以及有关史料,供后人瞻仰纪念。

2011年5月11

更新于:11天前

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本文链接:https://9k.org.cn/mingren-3536.html

上一篇:赵佶
下一篇:贾平凹
  • 评论列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推荐
  • 米友仁

    米友仁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的长子,深得宋高宗的赏识,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就是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而见称。其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对鉴别书画“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工书法,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 目录基本资料父亲米芾人物评价历史故事诗词作品基本资料中文名:米友仁别名:尹仁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074年逝世日期:1153年父亲米芾提到米友仁,一定要先提一下他的父亲米芾才行。米友仁的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其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表现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世称“米家山水”,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其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米友仁的画是心灵对自然的直接反映,生气远出,仪态万千。他不是局限于自然物象的一时一地,或者一草一木,而是将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都收于纸面之上,云烟晦明,才足以表征我们心胸中蓬勃无尽的灵感与气韵。米友仁曾经谈到自己的创作方式:“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山西太原人,后迁居湖北襄阳。他因人物评价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是米芾的长子。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他也是一位早慧的天才,在19岁的时候,他父亲将他所作《楚山清晓图》献给宋徽宗,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赐。在南宋时,他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甚得宋高宗的宠爱,往往让他鉴定书画。现在,在很多古书画上面可以看见他的跋尾。谈米友仁的书法,也不能不提米芾的书法。米芾的书法先是学习唐人,当他发觉越学越失去魅力的时候,他就开始上溯唐人的书法。直到发现唐人的书法不如晋人那样天真自然之后,他就开始直接以晋人书法为楷模了。但是在大体上,他是以二王为宗的──尤其逼肖于王献之──现在我们可看到的很多王献之的作品,很可能是出自于米芾之手。他的书法成就极高,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不过,在此四家之中,人们却更喜爱他的书法,因为他更像一位纯粹的书法家。他的笔墨技巧是无人能敌的,至今仍然如此。这样,在书法方面,米友仁几乎是亦步亦趋地学历史故事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别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些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模仿古画的技艺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可是他用那种模仿假本诗词作品临江仙昨夜扁舟沙外舣,淮山微雨初晴。断云飞过月还明。一天风露重,人在玉壶清。水际不知何许是,遥林□辨微青。醉迷归梦强□凌。谁言东去雁,解寄此时情。小重山醉倚朱阑一解衣。碧云迷望眼,断虹低。近来休说带宽围。人千里,还是燕双飞。深院日初迟。绮窗帘幕静,恨生眉。不堪虚度是花时。鸿来速,争解寄相思。渔家傲从古荆溪名胜地。溪光万顷琉璃翠。极望荷花三十里。香喷鼻。我舟日在花间舣。向晚余霞收散绮。遥山抹黛天如水。满引一尊明月里。微风起。萧然真在华胥氏。临江仙一曲阳关肠断处,临风惨对离尊。红妆揭调十分斟。古来多聚散,正似岭头云。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无限多情。娟娟今夜满虚庭。一帆随浪去,却照画船轻。渔家傲(和晏元献韵)郊外春和宜散步。百花枝上初凝露。福地神仙多外府。藏奇趣。幽寻历遍溪边路。薄宦浮家无定处。萍飘梗泛前人语。与子未须乡国去。来同住。且看群岫烟中雨。临江仙宝晋轩窗临望处,山围水绕林萦。不堪回首到江城

  • 08:02 公孙瓒
  • 09:04 额敏和卓
  • 08:28 魏鸣泉
  • 08:01 克里斯托弗·沃肯
  • 08:04 马克·哈米尔
  • 08:29 曾庆申
  • 08:48 李煜
  • 08:01 刘玉玲
  • 08:05 孙子
  • 08:08 森德希·拉玛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