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谢学锦,男,世界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早年参与发现了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与苏联学者各自独立地同时发现了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分带特征。他提出并全面部署和系统指导了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他的《区域化探》一书是执行该计划的指南,使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化探在若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7年2月24日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谢学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23年5月21日
逝世日期:2017年2月24日
职业:化学家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代表作品:《中国化探走向2000年》
1923年5月21日,谢学锦出生于北平,原籍上海市。
1928-193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学习。
1934-1937年,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今北京市第13中学)学习。
1937-1941年,在上海沪江中学和云南昭通中学学习。
1941-1945年,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学习。
1945-1946年,在重庆小龙坎动力油料厂工作。
1946-1947年,在重庆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7-1949年,在南京永利硫酸铔厂工作,任技术员。
1950-1952年,在南京矿产测勘处化验室工作,任技术员。
1952-1956年,在地质部化探室工作,任工程师。
1954-1956年,任地质部地球化学探矿研究室主任。
1956-1980年,在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1979年后更名为地质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任工程师。
1979-1988年,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1980年,加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学中的一门年轻的边缘分支学科,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苏联和北欧国家,美国的首次实验在1947年进行。谢学锦的父亲谢家荣读到了1949年发表在《EconomicGeology》上的一篇勘查地球化学的文章后,向谢学锦指出,这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学科,并派谢学锦前往安徽做地球化学调查。谢学锦与徐邦梁的安徽之行书写了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第一页:在安庆月山他们发现了铜矿的指示植物——海州香薷。这一重大发现是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起点和奠基石。海州香薷已被国际上公认为铜的有效通用指示植物。1952年地质部成立。谢学锦被从南京调到北京,参加化探室的筹建,开拓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事业。
忍辱负重,坚持工作
1957年,谢学锦被错划为右派。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他忍辱负重,坚持工作。自1958年起他与邵跃合作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的热液矿床原生晕研究。他亲赴辽宁青城子铅锌矿,用化探方法发现了隐伏矿体,使
谢学锦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委员(1989-1994),现任国际《地球化学勘查》杂志副主编(1983-),国际地科联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组指导委员会委员、分析技术委员会主席(1988-)、国际地质标准通讯区域编辑(1984-)和国际《地球化学勘查环境分析》杂志编委(1999-)等职务。
谢学锦担任或曾经担任北京大学和长春地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国际《地球化学勘查》杂志副主编、国际地科联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组指导委员会委员、分析技术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执行局委员等职务。
谢学锦的父亲谢家荣是中国著名的矿床学大师、中国外知名的石油地质学家和经济地质学家,母亲吴镜侬早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擅长绘画和音乐。家庭中浓厚的学术和艺术氛围给了谢学锦一生以重大的影响。
辛勤劳作,执着追求
谢学锦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工作50年如一日,在地学研究的这一新领域里辛勤劳作,执着追求,矢志不渝。在平常的日子里,他废寝忘食,走错家门;在受到不公正对待遇的日子里,他不苟言笑,埋头苦干,既不盲从,更不迷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在荒凉的山谷中“劳动改造”烧锅炉的日子里,他觅得少有的时间和清静,阅读钻研专业文献,充实自己,锲而不舍地追求与探索,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谢学锦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位战略家。他父亲“benotlostindetails”(不要迷失在细节中)的教诲更是深深地影响了谢学锦一生的学术活动。他从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化探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的现状,不把眼光局限于单个的、局部的异常,而是着眼于更大的空间,着眼于全局。劳动创造世界。谢学锦正是用他一生的辛勤劳动,用战略家的眼光和智慧,在勘查地球化学领域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使它从不为人重视的“皮肤科”变成了在资源勘查
更新于:4个月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