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陈光甫,1881年生于江苏镇江,中国银行家。其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年回国。其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多个“第一”,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
中文名:陈光甫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1881年
逝世日期:1976年
职业:银行家
毕业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881年-1976年),中国银行家、中国近代旅游业创始人。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苏镇江人。他读私塾数年后,去一家报关行当学徒,刻苦学习英文,后考入汉口邮政局。22岁随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国际博览会。会后留学美国,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1909年毕业后即回国。办南洋劝业会初露才华,被江苏巡抚程德全任为江苏银行总经理。由于自己的改革主张不能实现,毅然辞职。1911年辛亥***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资本从最初的10万元发展到后来的500万元,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由此登上上海银行公会会长宝座,成为上海金融界的领袖。1923年8月,陈光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1927年该“旅行部”独立挂牌注册,并易名为“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近代旅游企业化的标志。1927年他又任***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蒋介石筹募军
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交通银行董事、贸易调整委员会主任和***委员。
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始终以“服务社会,顾客至上”为宗旨,致力于银行近代化,短短20年间,就从仅有七八万元微薄资本的“小小银行”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拥有几十个分支机构,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受命赴美,与胡适等鼎力促成美国政府的“桐油贷款”,对抗战贡献至大。
上海银行在我国近代金融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陈光甫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陈光甫是一位贡献卓越的著名银行家。他于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宁波路。当时上海银行的门面是很小的。资本名义上是十万银元,实际上仅凑集了七万元。人员仅七人,规模很小。陈光甫任总经理,兼营业、拉存款、跑工厂、搞放款,晚上回行还亲自为青年行员开班教书。而该行发展之迅速,在我国银行业中,却是首屈一指的。
1917年,该行专门设立储蓄处,除仿效钱庄搞往来存款外,特别致力于小额银行储蓄存款的吸收。该行以"信用巩固,声誉卓著,提倡俭德,服务周到"为招徕,特别注意加强对顾客的服务,如提出"服务顾客"、"顾客是衣食父母"等口号,来促进行员的服务态度提高﹔要求行员对顾客要有礼貌、要和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如果行员得罪了顾客,那就要受到一定的训诫。后来甚至规定,行员在柜
上海银行从办储蓄所获得的利益是很大的。从1915年的存款为一万八千八百余元,到1921年即达一百十七万元,1933年达三千三百三十万元。该行储户很多,而且有不少是十年以上的储户。这是一笔非常稳定的存款,可供银行投资运用,准备金也远比活期存款的为小。陈光甫曾经说过,"银行是一针见血的组织"。就是说,银行仅凭信用,就可以聚积社会不少资金,以供工商行业使用。我国各银行所收储蓄存款之数,无怪乎当推该行为第一。
在一般存款方面,该行除了办理钱庄式的往来存款以外,还开办新式的活期支票存款,开当时风气之先。这种活期支票存款实行柜员责任制的服务方式,就是由营业员负责验票、收款、付款,不像许多银行把验票与收、付款分开。实行一人负责的优点是,便利顾客,免得顾客跑两处。柜台人员因为经常与存户打交道,对于支票印鉴一看即知,一般不用再对印鉴,职员认识顾客和了解顾客的信用,对于经常往来的存户,还能做到不验印鉴和不看结存,即可付款,提高效率,能够博得顾客的好评。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往往多属于上海银行首创。虽然严格地说,这些做法,有悖于制度的贯彻,但是从为顾客服务的精神来看,仍是值得称道的。
1927年初,蒋介石率国民***军东进江西、浙江,直逼上海。以陈光甫和虞洽卿为首的“江南财团”予以支持。南京***成立后,陈光甫被任命为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交通银行董事、贸易调整委员会主任和***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陈将上海银行相继迁往法租界和香港,并及时在西南组设新机构。他曾作为政府代表,赴美国洽谈对华援助事宜。抗战末,跟美国人合作在美组织公司,试图引进外资,未果。1949年,陈光甫出走香港。其时,周恩来曾委托黄炎培请他回国,他未从命。其后几经周折,“一事无成”,于1965年定居台北,直至逝世。
上海银行以不到10万元起家,不到20年,从“小小银行”成长为私人银行中的大哥大;洋行学徒出身的陈光甫,成了20世纪前半中国首屈一指的银行家。其原因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时”、上海金融环境的“地利”、两个结盟兄弟当左右手的“人和”,肯定都有关系。又有论者单就银行管理而言,认为陈在上海银行里的“绝对权威”地位,起了决定性作用。〔注3〕至于他个人的成功,“苦学”、“进取”自不待言,“志向”、“胆略”也的确出众。而他的专业精神、全无官商陋习的金融创新——诸如率先办理“1元开户”和“服务上门”、推行货物抵押放款、改革货币流通中陈规、开办国外汇兑等等,则被认为是更基本的条件。
过去百年间,称得上银行家的中国人不多。这不仅因为银行数量有限。史家指出:“20世纪的中国银行体系,没能为整个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创造信用的职能。首先,中国的现代银行业是不发达的。1928-1937年间成立了128家银行,到1937年共有164家现代银行,其支行为1597家;且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省份的主要城市。其次,抗战前发展起来的现代银行体系,被扭曲成了一个主要为一直负债的政府筹措资金的工具”;这个由(中央、交通、中国和农业)“四家政府银行居统治地位的集中化的银行结构体系……其总目标就是实行‘经济控制’;而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却不是为了经济改革和发展,而是为了武力统一中国提供资金”〔注5〕——在如此“银行结构体系”中的佼佼者,或许并不值得夸耀。因此,我也很难从诸如“善财童子”钱新之、“新型银行制度的创立者”张嘉璈以及“爱国金融家周作民”等人当中,再加选一位列入榜上。经反复比较后,我选择陈光甫,乃
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它创办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是由著名银行家陈光甫先生首创。
二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旅游业还处于空白,其时旅游业务皆由外国在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揽,如英国人经营的“通济隆公司”、美国的“通运银行”等皆设有旅行部,这些银行在上海、香港等各地的分行,也设有旅行部,包办中外旅客一切旅行业务。这些旅行部还发行旅行支票,时人称为“通天单”(在当时军阀割据地币制不统一情况下,可通行使用)。当时政府对旅游业素不注意,更无人想到收回此项外溢之利权。
一九二三年夏,颇负盛名的金融家陈光甫在香港拟往云南旅行考察,便到一外商经营的旅行社购买船票,见该社售票处的外籍职员与一女子笑语谑声地交谈,陈静立良久也无人理采,乃废然而退,转往通运银行购票。途中他思潮起伏,遂毅然决定创办中国人的旅行社,并即搜集有关书籍资料带至船上阅读。当时全国教育会第九次会议定于十月二十二日在昆明举行,各省代表均须集中上海经香港转越南乘滇
商业奇才陈光甫先生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民国时期最大的民营银行,其本人在国内外的声望,也令他成为国共两党竭力争取的对象。
陈先生与当时及现今一般民营企业家不同,恪守“敬远官僚,亲交商人”的处世哲学,对权力若即若离,也不服从乱命。1927年北伐军攻占武汉,曾命令武汉银行界停兑现金,他为了维护银行信用,拒不执行。陈痛感北洋军阀腐败,又反对共产***,仍选择了支持蒋介石,曾积极为之筹措军饷。蒋介石几次请他做官,却都被推辞了。***上台后,宋子文开始以官方参股方式控制民营银行,陈不得不利用与孔祥熙的交情谋求自保。
遇到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大事,陈光甫仍以大局为重。1935年***推行币制改革,恰逢国际市场白银价格猛跌,他应孔祥熙之请赴美,与美财长摩根韬谈判,签订“中美白银协定”,稳定了国内金融。抗战爆发后,***急需贷款购买军火,他于1938年接受蒋介石的使命再度赴美,与摩根韬谈成2500万美元的“桐
更新于:5个月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