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张锦(1910-1965),清末两广总督张鸣歧之次女,有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主要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她在雌激素estrogen全合成研究、多环氮芥、多环杂环及表面活性抗菌剂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倾心高等教育事业,曾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等多所高等学府,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同化雨,培养了大批有机化学专业人才。
中文名:张锦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0
逝世日期:1965
主要成就:有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
主要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10年阴历2月22日出生于广西桂林,祖籍山东无棣。
1926年进入北京燕京大学化学系学习。
1927年考取清华首届女生留美官费。
1927-1930年赴美到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0年获密歇根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赴伊里诺大学继续深造。
1930-1933年在伊利诺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33年获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3-1934年在伊利诺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34年回国,在北平协和医学院从事科学研究一年。
1935年与傅鹰教授结为伉俪,并与傅鹰同去当时远在四川的重庆大学化学系任教。
1935-1940年任重庆大学化学系教授。
1940-1941年任福建沙县福建医学院化学教授。
1941-1944年任福建长汀国立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44年任国立重庆大学化学系教授。
1944年底-1945年春离重庆经印度乘船去美国。
1945-1946年在纽约康奈尔医学院duVigneaud教授(1955年
“科学救国”的信念驱使张锦终生致力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她从小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勤奋好学。
1926年,她由天津中西女中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化学系。次年,这个17岁的少女又在激烈的竞争中,考取清华首届女生官费,只身赴美留学。
1927-1930年,她克服各种困难,以优异成绩在密歇根大学取得化学学士学位。随后,又到伊里诺大学,师从久负盛名有机化学家罗杰?亚当斯(RogerAdams)教授,攻读博士学位。那时在亚当斯教授指导下攻博的中国学生强手如云,有袁翰青、钱思亮、李景晟、邢其毅、蒋明谦、陈光旭等,这些后来都成为著名有机化学家。张锦是亚当斯指导下第一位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女性,时为1933年,年仅23岁。她的学习成绩全优,学位论文也极其优秀。实际上,她也是在我国化学领域内较早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之一。当年中国妇女取得博士学位的,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寥寥无几。可以说,她以自己的实践为20世纪初叶中国妇女追求学术自
1935年傅鹰和张锦在北京刚结婚,就相约同去遥远的、当时还很不开放的四川重庆。那时,他们确实把舒适安逸的生活置之脑后,感到内地人民更需要他们,而他们也可以在内地一显身手。例如:傅鹰在那时候,已经从物化和胶化的角度考虑桐油的利用,而张锦则着手中药的开发,从诸如当归和五倍子这样的四川丰产中药做起。抗日战争时期,实验仪器和药品都十分匮乏,张锦用炭盆代替酒精灯等办法保持学生实验和必要的科研工作得以进行。
1939年傅鹰应聘去福建长汀厦门大学任教,张锦于1940年先到距离长汀不远的沙县福建医学院,次年也来到长汀厦门大学。因工作需要,张锦第一次任教除讲授有机化学外,还讲授生物化学课程。他们俩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潜心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40年代初,傅鹰已经指导研究生开展当时处于前沿领域的液相色谱的研究,而那时张锦在傅鹰的启发下也掌握了精细有机合成中极为重要的用液相色谱分离手性异构体的先进方法。他们一心扑在
张锦一回到祖国,立即投入紧张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任教于辅仁大学、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时又被分配到北京石油学院执教达7年之久。
1959年张锦奉调回北京大学,任化学系教授,她又全身心地投入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一时期,她主要开设有机分析课和实验,并亲自编写教材。她编写的教材深入浅出,既有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又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她编写的教材内容,从功能团出发,到如何分离纯化及鉴定,既有传统的分析分离概念,又有现代的分析方法,很有实用指导价值。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张锦还白手起家,建立起一幢实验楼。实验楼分为两层,楼上是助手和研究生的研究室,楼下是大学生毕业论文实验室和有机分析实验室。实验楼条件虽然简陋,然而一切实验所需都能自成体系。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在这里相互帮助、指导和促进。在张锦的带领下,大家彼此融洽相处,在这幢占北京大学一隅的小小实验楼,形成了和谐的研究氛围和学习环境
张锦为清末两广总督张鸣歧之次女。母纪钜淑及祖母纪氏均为河北献县清乾隆大学士纪晓岚的族人,姊张钿,兄张锐、张铸,弟张镈、张钧,张镈为建筑大师。夫傅鹰,著名物理化学家,胶体化学家,首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侄张存浩自幼由张锦、傅鹰抚育成人,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张锦虽出身封建家庭,但忿于列强侵略中国的现实,自幼推崇“科学救国”的思想,刻苦好学,胸怀大志,绝无娇生惯养之习惯。这可从她一生出奇的俭朴生活和全身心的投入科教事业得到明证。
张锦短暂的一生是严以律己的一生,是追求自己理想——科教事业的充实的一生。她可以说是个“工作狂”,几乎从来没有过娱乐和休息。在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全身心地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不但没有周末,而且也不分白昼和夜晚,她总是把全部的时间花在科学实验上,花在培养和教育学生上。她也爱好欣赏音乐艺术,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就全都放弃了。她也以同样的人生观和同样严格细致的精神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学生。60多年后,张存浩回忆张锦和傅鹰当年在重庆炎热的夏季把着手反复向他讲解中小学课程时的情景,仍然有受益终生之感。张锦的生活俭朴也是出了名的。她一生从不讲究,也不制备穿着,1935-1938年,她和傅鹰的工资每月760大洋,属于高薪阶层
更新于:5个月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