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酷名人网
  首页  正文
郑丕留

时间:2024-05-19 08:02

 郑丕留
  •  姓名:郑丕留
  •  职业:畜牧学家
  •  国籍:中国
基础介绍

郑丕留原名沛疁,1911年1月9日生,江苏省太仓市新塘镇。畜牧学家。我国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开拓者和传播者。对家畜生殖生理的研究有较深造诣。***建国初期,他就培养了一大批人工授精技术人员,为我国大规模推广家畜人工授精,改良畜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了我国家畜家禽品种资源的调查,主编出版了《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为发展我国畜牧业做出了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著名畜牧学家家畜人工授精的开拓者对家畜生殖生理的研究主持全国畜禽品种调查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生简历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丕留

别名:沛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太仓县

出生日期:1911年1月9日

逝世日期:2004年2月5日

职业:畜牧学家

毕业院校: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乳品学系

代表作品:《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

著名畜牧学家

郑丕留,1911年1月9日生,江苏省太仓市新塘镇。幼年在镇上读小学,县里读高小及初中。1927—1930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高中师范科,毕业后升入教育学院师资专修科。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193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清华毕业后曾在南京中央大学做一年研究工作,于1935年重返清华任研究助理,后任西南联大助教、教员。1943年由清华选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学系学习,后转读畜牧系,获硕士学位。1945年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乳品学系、研究院遗传学系,攻读动物生殖生理、内分泌以及家畜育种、发育生物学等,获博士学位。1948年秋回国,在南京中央畜牧实验所任家畜改良系主任,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家畜人工授精实验室。1950年2月调到北京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任畜牧系副主任、研究员。1957年参与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任副所长。曾参与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1970年调中国农业科学院

家畜人工授精的开拓者

1948年夏,郑丕留回国,任南京中央畜牧实验所简任技正、家畜改良系主任。就任伊始,他就致力于建立家畜生殖生理和人工授精实验室,进行有关绵羊繁殖生理研究。但是,当时***已濒临崩溃,研究工作已无法进行。1948年末,郑丕留迁往上海工作站,后又迁回南京城内暂住,直至1949年4月迎来了南京解放。

***成立后,1950年2月,郑丕留调到北京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前身)任畜牧系副主任。当时国家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畜改良,急需培养大批技术人员,推广应用当时尚称为新技术的人工授精。他在解放前虽怀有“科学救国”、“实业兴邦”的愿望。但均为泡影,直到此时,才是实现他多年来的抱负,为中国的畜牧事业做出贡献的时刻,他便朝着这个方向奋力前进。

1950年3月,郑丕留调到北京才一个多月,立即参与中央农业部和东北局举办的两期马匹人工授精训练班,负责教学工作,并亲自讲授人工授精的基础课——家畜生殖生

对家畜生殖生理的研究

郑丕留曾对家畜生殖生理的许多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探索,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驴的生殖器官和生殖生理研究

驴为我国农村重要役畜,但较少有人研究。1953年他对驴的生殖器官和生殖生理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著有《驴的生殖器官及生殖生理》一书,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射精次数对精液质量影响的研究

郑丕留于40年代对公兔及50年代对公羊的试验结果都表明,增加采精频度对精液质量及性行为等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1953年,他对公驴进行了采精频度的试验,结果同样证明增加射精次数可使射精量、精子密度、射出精子总数、精子形态和活力逐步递减;性欲也逐渐减退。甚至见到,接触到母驴仍不能引起它产生性行为,即使强使其爬跨母驴,亦只是“空跳”而拒绝射精。这项研究对如何适当地增多采精次数而不致影响精液质量和性欲,提供了依据,在配种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提高公马配母驴种间杂交受胎率的探索

鉴于马驴种间杂交繁殖驴骡的受胎率低,郑丕留和研究小

主持全国畜禽品种调查

“***”中,经过10年辛勤创建,人员、图书、仪器和设备初具规模的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奉命于1970年迁往西宁与青海畜牧所合并。郑丕留在兰州安顿好中转迁运工作后,被调回北京中国农科院科技情报所编写国外畜牧科技资料,1978年被任命为该所所长。1980年畜牧所迁回北京,郑改任畜牧研究所所长。

郑丕留多年来一直重视我国家畜品种资源的调查和改良。早在1955年,他曾组织和主持“三河马调查队”的调查工作。参加该工作的有军委马政局及农业院校等12个单位的养马专家、教授24人,对三河马的自然环境条件、品种形成历史、体尺体形、挽乘能力、饲管情况等都作了详细调查。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对我国优良家畜品种第一次规模较大、内容全面的专题调查研究。事后他还组织编写了《三河马调查报告》专著,为品种资源的调查作出了范例。

“***”期间,科研工作停顿。1973—1975年,郑丕留又遭车祸,造成严重脑挫伤,被迫病休两载。病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郑丕留在美国求学时,曾是美国畜牧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会Sigma-Xi和PhiSigma会员。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开展,他先后担任过国际动物繁殖及人工授精大会常委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动物遗传资源专家小组成员,美国农业服务基金会“终身荣誉会员”和日本养猪学会名誉会员。

他非常关心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曾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介绍我国家畜人工授精的进展和研究成果。

1959年在保加利亚召开的国际农畜繁殖生物学及病理会议上作了“提高母马受胎率及公马配种率”的专题报告,并由保加利亚科学院印成俄文本专篇。1961年在荷兰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动物及人工授精大会上,他提出了有关我国马匹人工授精发展情况的报告。1980年,他和几位专家教授总结并写出了《中国家畜繁殖及人工授精进展》综述,同年由他在西班牙召开的第九届国际动物繁殖及人工授精大会上作了报告。上述几次报告都受到了国外的重视。

郑丕留还多次对外介绍我

先生简历

1911年1月9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

1930年,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附中高中师范科。

1934年,毕业于北平国立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获理学士学位。

1935年—1943年,先后在北平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3年—1945年,赴美深造,在康奈尔大学畜牧系获硕士学位。

1945年—1948年,进威斯康星大学遗传系,获博士学位。

1948年—1950年,任南京中央畜牧实验所简任技正、家畜改良系主任。

1950年—1957年,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系副主任。

1957年—197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畜牧研究所副所长。

1970年—1978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1978年—1980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所所长。

1980年—1987年,先后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顾问。

1987年10月31日,退休。

200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

更新于:6个月前

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本文链接:https://9k.org.cn/mingren-1325.html

上一篇:谭厚兰
下一篇:李井泉
  • 评论列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