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李鸿仪(1897.2.16—1972.3.16),字一如。西夏皇族后裔,青海乐都县人。民间历史学家、西夏史学家。李鸿仪先生自1915年起,在课余研治《西夏李氏世谱》。后又研究西夏史,不问寒暑,五十年如一日,成果颇丰。1965年社教,因写家谱而罗织罪名,遭残酷斗争。家中万卷藏书,被***付之一炬。先生爱书如命,目睹此景,痛哭不已,几致大病,竟于1972年3月16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
中文名:李鸿仪
国籍:中国
民族:土族
出生地:青海乐都高庙镇
出生日期:1897.2.16
逝世日期:1972.3.16
职业:民间历史学家、西夏史学家
主要成就:西夏的历史研究
李鸿仪,字一如。一八九七年二月十六日(阴历丁酉年正月十五日),生于青海乐都高庙镇石嘴村。
乐都历史悠久。据高庙镇柳湾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证明,距今四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汉武帝时乐都地区归入汉朝版图,赵充国(前一百三十七年——前五十二年)在湟水流域屯田,促进了乐都的发展。南凉以乐都为国都。隋唐设州、郡,明清置卫、所。丝路辅道和唐蕃古道途经县境。因此,自古以来乐都一直是青海东部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要道。湟水自西向东横贯县境,形成河谷盆地,农业比较发达。乐都素有“文化县”之称,在青海是文化最发达的县。清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建立乐都书院,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改为凤山书院。从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至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从书院中考中举人七名,贡生三十九名。光绪三十一年凤山书院改为碾伯县高等小学堂,即是李鸿仪后来所学习的新式学校。
李鸿仪出身贫苦的农家。同治间陕甘回
先生于一九二三年任教碾伯县巴州高等小学,充任校长之职。一九二四年受同学吴邦振先生聘,充任马莲沟小学校长。课外给学生讲《古文笔法》、《春秋左传》,深受学生欢迎,远方来学者颇多,一时校风大振,省督学视察,登报表扬。一九二九年县教育局调先生到乐都县立第三高等小学任教,一九三二年由康善堂校长聘为甘肃永登县窑街高小教员,是为永登县教学之始。
一九三三年受石韫玺校长聘,任永登红山嘴初小教员。斯校成立多年,因教员未得其人,颇形废弛。先生任教后,校风大振,深得当地父老爱戴,先生亦颇欣慰。开学时撰联云:“初级复兴,只期文光映浩水;小校又设,满望化雨润红山。”一九三六年,受一师同学荣得明先生聘,任永登乐山小学教员。在该校任职五年,远方来学者,多于本村学生,当地群众一再挽留先生,他写校门联云:“三载重来,父老尊师独尊吾;一枝仍借,童蒙求我不求人。”其自豪如此。一九四二年,受骆中三校长聘,任永登马莲滩小学教员,兼乐山
先生为人敦厚,乐于助人。淡泊一生,不求仕进。对腐败政治尤深恶痛绝。先生之同学,多在省府为官,多次函请他去省府任职,先生严词谢绝,甘为贫苦,不为腐败政府服务。终生布衣粗食,只以教书为乐事。一生清白,未入任何党派,遵训“君子群而不党”之古训,以自励之。在乐都东关完小发生之一件事,显出先生之人格。当时碾伯东关完小集合了乐都有名小学教师多人,大家均以培养英才为己任。时值抗日后期,学校倡导爱国精神,多唱歌颂祖国、抗战到底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歌曲。先生更是带头高歌,气概昂然。时马步芳视察,召集小学生训话。训话毕,轮流唱歌,南关完小多唱颂扬马步芳的歌曲,而碾伯东关完小则唱歌颂祖国歌曲,马步芳回去,下令撤换校长李景白,令其亲信祁某任之。祁某不学无术,引起全校师生不满。先生发动学生,要赶祁某下台,后被发觉,解职回家。石嘴父老又热烈欢迎他到石嘴完小任教。至今学生们谈及此事,非常敬佩先生不甘屈服恶势力之反抗精神。
先生
先生长于经史,解放前在各校任教,除教授所规定课程外,特加“经学”一科。每日一课时,分四书、五经两班,复式上课,先生亲授之。学生朗诵之声不绝,严如私塾,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有现象。给高年级学生加讲《古文笔法》、《左传》、《史记》名篇,故先生门下弟子,一般文史知识水平独高。先生对家庭成员教育亦甚用力。弟兄六人,先生居长。五个弟弟,皆受其教育,文史功底均好。对先生特别尊敬,以严师视之。大弟鸿书,随先生在湾塘、巴州小学读书,后在县师范讲习科毕业,任小学教师多年,参加国民***军冯玉祥部队,任营部军需官,于一九二九年卒于陕西大荔县。二弟鸿逵,幼时受其教导,毕业于师范讲习科,一生从事小学教育。三弟鸿陆亦曾随其读书,毕业于乐都中学,先从事教育,一九四八年乐都县成立参议会,选举为参议长。(见《乐都县志》),“***”后,任乐都县政协委员。四弟鸿钧,一九三二年随先生就读窑街高小学毕业,乐都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
先生自一九一五年起,在课余研治《西夏李氏世谱》。后又研究西夏史,不问寒暑,五十年如一日,成果颇丰。一九六五年农村社教,因写家谱而罗织罪名,遭残酷斗争。“***”中尤甚。家中万卷藏书,被“***”付之一炬。先生爱书如命,目睹此景,痛哭不已,几致大病,竟于一九七二年三月十六日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六岁。
其一生所收集和撰写家谱有十五部,调查材料和拓印碑志累累,藏于家中。一九六四年社教开始,他预知家谱厄运来临,便将石嘴家中所存十部家谱,秘密转送到亲戚处保存。一九七○年,又秘密拿回家中,密藏于南墙夹皮中,连家人都未知晓。黑古城所藏五部家谱,在“***”中烧毁或遗失,特别是其调查材料数包(内有李英、李文碑文拓片)焚毁无存,是一巨大损失。
先生逝世之前一月,其子李培业由陕西回家守护。他头脑清醒,终日历数祖先事迹,一一如列眼前,言一生治谱,未遇知音,晚年又因此遭祸,不堪回首。边说边哭,泪如泉涌。闻者莫不悲痛。至临终前
更新于:6个月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