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酷名人网
  首页  正文
吴潜

时间:2024-04-30 08:25

 吴潜
  •  姓名:吴潜
基础介绍

吴潜(1195年—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原籍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出生于浙江德清新市镇。南宋官员,诗人。秘阁修撰吴柔胜第四子,参知政事吴渊之弟。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吴潜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度被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景定三年(1262年),为贾似道党羽下毒害死,享年六十八岁。德祐元年(1275年),获得***,次年追赠少师。吴潜为南宋中晚期名臣,出任地方、朝廷要员时均颇有建树。其亦工词,词风近于辛弃疾,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概述图来源)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生平主要影响历史评价轶事典故人际关系主要作品人物争议后世纪念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

本名:吴潜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德清新市镇

出生日期:1195年

逝世日期:1262年

主要作品:《履斋遗集》《履斋诗余》《许国公奏稿》等

主要成就:民族英雄、水利专家、南宋重要词人

字号:字毅夫

官职:左丞相兼枢密使

封爵:许国公

追赠:少师

人物生平

吴潜原籍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生于德清新市(今属浙江)。他自幼聪慧过人,才华出众,其诗文书法闻名乡里。父亲吴柔胜为当时大儒,但庆元三年(1197年)在韩侂胄的策划下,发生了庆元党禁,朝廷将所谓伪学逆党之人籍记成簿,这其中就有吴柔胜。加之御史汤硕弹劾他在浙东任官时擅放田租,且主张朱熹理学,于是被罢官。自此,吴柔胜无心仕途,转而在家升馆授徒,把精力放在儿子的教育上。除了自己的悉心教导,更为儿子遍访名师,当时临川人邹斌负胜名,吴柔胜便让两个儿子吴渊、吴潜前往拜他为师,邹斌是陆象山的徒弟,博记敏识。吴潜既有家学渊源,又得名师指点,使他很早就有了士大夫所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

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吴潜参加了省试。嘉定十年(1217年)二月,省试结果公布,吴潜榜上有名。按照规定,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这一年的殿试于五月在临安的集英殿举行。按照规定,主考官批完试卷,

主要影响

重用人才

吴潜向来爱惜人才,注重官员的任用。在选拔人才方面,首先,重视人才的平时储备。在重地要区预蓄人才,以备患事“无仓卒乏才之叹,亦无缓慢不及事之忧”。其次,注重对人才的广泛搜取,不限地域,至公四达。不拘荆、淮、湖、广,不止闽、浙、江左,使一方各有所进之士。第三,主张任人唯贤。人才是各行各业的,国家设官分职,以待贤能。吴潜认为,“大者道德器识,其次明察惠和,其次方略果敢;小者刑狱钱谷,岂可专取文艺之人?”应“备百官,济万事”,各有所长,各取所需,以益于公家。在科举取士鲜得实学的情况下,吴潜认为既然如此,不如实行类似乡举里选的方法,令中央官吏和地方官吏得从下级属吏、读书讲义之人当中选拔人才,不要仅局限于一个人的笔墨文章。他对当时的人才状况有清醒的认识,表示了不拘一格用人的思想。吴潜为右相时曾引用高斯得,他们既非腹心之交,也非金石之友,只因听说高斯得为浙东刑狱使时敢于弹劾嫡亲党而心生敬佩。这与贾

历史评价

宋代

宋理宗:①备竭勤劳,高节可尚。②天资忠亮、问学渊深,负经方致远之才,抱博古通今之蕴。指陈谠论,既有批鳞补衮之风;措置时宜,尤著沥胆洗心之策,如兹贤哲泽被苍生。

谢枋得:履斋强为善,有大庇天下寒士心,固无愧家学出正肃之门如徐意一者。好贤乐善,慈惠恢廓之风,犹有传也,恃此有祷。寒饥之不恤,时时抽先朝知名士诗卷示仆,蕲一辞湔濯尾鬣,或可增价于唐肆。嗟乎!东门种瓜,南山射虎,涂人皆得以躏跞,岂能为其先容哉!士穷易为德,斗升水亦可活涸辙,惟仁贤念之!(《谢叠山文集》)

胡用存:履斋先生,绍家学之亲传,续考亭之正脉。载道而来,师表东海。乃者阳复之旦,从诸生请,下临泮宫讲《孟子·士尚志》一章,以恵后学,推本仁义,理明意彻,环堂而聴者以千计,前乎未有之盛事也。履斋所以推原孟子之奥,旨圣贤先后,卫道之心,千载犹一日也。(《宝庆四明志》)

元代

脱脱:①理宗四十年之间,若李宗勉、崔与之、吴潜之贤,皆弗究于用;而史弥

轶事典故

吴潜幼时和哥哥吴渊一起读书,一天突然有一个云游道士来访,称他能够画写意画。他便用扫帚浸染墨汁刷满了一面小木板,用古代妇女的铜钗在上面刻划,将兄弟二人带去观看。画里有五颜六色的祥云笼罩着宝殿,殿前匾额上装裱着几个镶金大字“状元吴潜”。随后道士将木板丢弃离开,不知所踪。

吴潜的哥哥吴渊读书做官,官至副宰相之职,荣华富贵到了极点,老了却整日里思念着故乡、惦记着将自己抚育成人的后母。后母病重,他毅然辞官,特地从宣城赶回休宁玉堂巷侍奉汤药。后母离世后,厚加安葬,并庐墓守孝。孝满,自号退庵,整日吟诗作画于玉堂巷故居,直至葬身于休宁故园。人们感其节孝,特立“画锦坊”以示纪念。

吴潜被贬到广东后,看到南宋王朝日衰一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内心悲愤,常常独自望着夜空,久久默然无语。一日,吴潜好像知死期不远,突然对身边人说:“我将死之夜,必定雷风大作。”被下毒后,吴潜“双足先浮,两髀继肿,渐浸淫于手臂,遂侵犯于心脾

人际关系

6

家族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先祖

-

吴仁寿

北宋熙宁至元符年间任容州水陆转运使,宦游至宁国东乡,世代繁衍。

家世

曾祖父

吴殊

赠大夫。

祖父

吴丕承

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越国公。

祖母

刘氏

中山刘绛之女,封燕国夫人。

父亲

吴柔胜

淳熙八年进士及第。历任国子正、太学博士、工部郎中、秘阁修撰,燕国公,谥正肃。

母亲

沈氏

封安人,右正言沈浚女,吴柔胜继室。

伯父

吴柔立

解元,太师,魏国公。

同辈

吴源

补太学生,早卒。

吴咏

入太学,奉补迪功郎,湖州武康主簿,早卒。

吴渊

嘉定七年中进士。历任吏部、户部、尚书。宝祐五年拜为参知政事。追赠太师。

-

嫁进士林公荣,早卒。

妻妾

妻子

平氏

赠卫国夫人,嘉定十六年卒,吴潜之后终身未娶。

子辈

吴璞

宝祐四年进士,累仕至吏部尚书。

吴琳

宝祐四年进士,擅诗。

吴定

名儒,不授荫。

吴实

仕进义校尉、水军上将,后战死。赠濠州团练使。

-

嫁吏部尚书奚季虎。

孙辈

吴宝谦

吴璞长子,授承务郎、平江路治中。

吴宝儒

吴琳长子,授嘉议大夫、南雄路

主要作品

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艺文志·书目》载,吴潜著有《履斋诗馀》《论语士说》《许国公奏稿》《鸦涂集》。现存明梅鼎祚编校《履斋先生遗集》,4卷,辑诗1卷,词1卷,杂文2卷。《村丛书》有《履斋先生诗余》1卷,续集1卷,别集2卷,收词250余首。

人物争议

8

关于吴潜的籍贯,历来就颇多异说。古代各类史书及方志,大略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宣州宁国。说见《宋史·吴潜传》《宁国县通志》。②德清新市。说见《湖州府志》。③建康府溧水(今南京溧水区)。《馆阁续录》“潜字毅夫,建康府溧水人。”又《开庆四明续志》,潜自署金陵吴潜毅夫。直至现代,不少著作仍有异说,如《全宋诗》谓宁国人,《全宋词》谓德清人,张舜徽《宋人别集续录》谓溧水人等。

据考证,吴潜在循州自铭其棺云“生于霅川”,则德清应为其出生之地。而宣城则是其祖籍。曹彦约《昌谷集》卷二十《秘阁修撰吴胜之墓志铭》及吴潜《履斋遗集》卷三《吾吴氏宗谱跋》皆有明证。《墓志》云“家本姑苏,八世祖徙宣城……后徙建康之溧水”,又谓潜父柔胜“后得归故里,家宣城西门,有地二十亩,为楼二楹。”《吾吴氏宗谱跋》云“维吴氏系防于周泰伯,故潜之祖府君佐为姑苏人,当后唐之中世,徙其族自苏之宣,卜筑于郡东南距城六十里许母夫人皇甫氏墓所之白马山,

后世纪念

9

吴潜墓位于南安东田镇湖尾山坡谷。墓丘坐北向南,前面对仙洞山。墓区有三个平台,最上面的是墓冢。墓前无碑,只有一香炉,上有“吴”字。底下一级平台上有左右对称的两块石碑,正面书“吴府”,反面“宋状元宰相”。原墓***时被毁,1985年,吴氏后人在原址上重修此墓。

吴潜祖籍宣城,吴氏家族多聚集在宣城休宁县城东南隅后街处的玉堂巷(今陪廓头县糖烟公司、土产公司至万秀巷一带)。巷北侧依次为坊表林立的东街、瞻云书院、县前街、休宁县衙等。

后吴潜之父吴柔胜在德清任官,嘉定年间在新市镇建吴家园,吴潜即生于此。淳祐十一年(1251年),主体建筑衷绣堂落成,宋理宗手书匾额。景定元年(1260年)吴潜被贬循州,吴家园衰微。现据德清地方史料显示,新市镇的状元坊、东岳祠、吴家园、吴丞相祠、三贤祠等古迹尚可辨认,状元桥依然完好。

新市三贤祠曾位于新市东南处果山头南面,明正德间,由学者陈霆发起而建,两任知县谢九仪、冯焕成为纪念南宋新

史料索引

10

《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宁国县通志》

《吴兴备志》

《开庆四明续志》

更新于:7个月前
2

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本文链接:https://9k.org.cn/mingren-1045.html

上一篇:程元凤
下一篇:赵葵
  • 评论列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