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九酷名人网
  首页  正文
李亦园

时间:2024-10-21 08:36

 李亦园
  •  姓名:李亦园
  •  国籍:中国
基础介绍

李亦园(Li, Yih-yuan,1931年-2017年4月18日)福建泉州人,1931年生。就读于台湾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1948年赴台,从事人类学研究至今。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李亦园先生研究范围极广,涉及人类学、文化学、比较宗教学、家庭宗族研究、神话研究,并以台湾高山族、华侨社会以及华南、台湾汉族民间文化为田野研究对象。著有《人类的视野》、《文化的图像》、《文化与行为》、《信仰与文化》等专著16种,专业论文一百三十余篇,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学者。2017年4月18日19时,著名人类学家、中央研究院李亦园院士于台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86岁。

目录

基本资料人物生平学术年表自我评估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亦园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泉州

出生日期:1931年

逝世日期:2017年4月18日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85a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研究(上、下册)(与吴燕和等合着)。台北:正中书局。

1985b现代化与中国化论集(与文崇一、杨国枢合编)。台北:桂冠出版社。

1985c民间宗教仪式之检讨研讨会论文集(与庄英章合编)。台北:中国民族学会。

1985d海外华人社会研究丛刊(与郭振羽合编)。台北:正中书局。

1987中国家庭之研究论着目录(与庄英章合编)。台北:汉学研究中心。

1989人文学概论(上、下册)。台北:空中大学出版。

1992a文化的图像(上册)──文化发展的人类学探讨。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1992b文化的图像(下册)──宗教与族群的文化观察。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1996文化与修养。台北:幼狮图书公司。

1985a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仪式,刊于现代化与中国化论集,李亦园等编,页73-91。台北:桂冠出版社;又刊于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论文集,页197-206。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学术年表

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毕业后,留任助教;

1954年民族学研究所成立,转任研究所助理;

1958年赴美深造,入哈佛大学历史系;

1959年获硕士学位;

1960年回国升任研究所副研究员在哈佛大学求学时期,受到CoraDubois和JohnPelzel两位教授的影响,对东南亚华侨社会文化研究产生兴趣;

1962年开始计划着手于东南亚华侨社会文化的研究工作;

1962年7月获哈佛燕京学社“东南亚学会”的支助前往

首府古晋作华侨社会文化的调查工作,在沙捞越一个半月,主要是研究当地华人方言群的动向;

1963年8月又再度来马来亚麻坡作一个多月的调查工作;

1966年又再度获得“东亚学会”的支助回来麻坡从事半年的田野调查研究工作;

1968年至1990年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副所长及所长等职;

1984年又出任新竹台湾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院长;

1990年任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

自我评估

1.近年来最重要之研究方向是探讨传统宇宙观与信仰系统对现代企业行为与经济发展以至于其它社会文化的影响,最近已初步建立理论模型,并受到国内外以及大陆学界之注意,在此一方面已发表论文六篇,包括〈传统中国宇宙观与现代企业行为〉(1994b)以及1986a,1988a,1991b,1992b,1993b等篇(参看著作目录)。继续前述对台湾民间宗教之研究兴趣,对民间宗教之本质有所阐释,共有论文五篇,包括〈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仪式〉(1985a)以及1985b,1985e,1986b,1988b等。

2.对台湾地区文化发展作全面的性评估,并提倡建立「文化指标」,除进行材料搜集研究外,并协助行政院主计处改进文化指针之全国性调查,共发表论文四篇,包括〈台湾光复后文化发展的经验与评估〉(1988c)及1989a,1991a,1993a等篇。

3.主持「台闽民族志基本调查与比较研究」及「台湾与东南亚土著文化与血缘比较

更新于:1个月前
3

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本文链接:https://9k.org.cn/mingren-3912.html

上一篇:张弓
下一篇:童小鹏
  • 评论列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