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李方训(1902年12月25日——1962年8月2日),江苏仪征人。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电解质溶液性质及理论的研究,对格林亚试剂的反应机理,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离子熵、离子的极化和半径以及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等,做出了贡献。他先后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任教30余年,为我国培育了大批人才。
中文名:李方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仪征市
出生日期:1902年12月25日
逝世日期:1962年8月2日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金陵大学
主要成就:最早从事系统地研究电解质溶液性质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李方训认为旧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政治腐败和科学落后。因此,他决心用自己的所学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
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并选择了化学专业,1925年毕业,留校任教。
1928年,赴美国西北大学学习,1930年获博士学位。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前夕,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为发展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婉言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执教于金陵大学,不久又担任理学院院长,当时李方训年仅28岁。此后30多年中,他一直工作在祖国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岗位上。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南京岌岌可危,金陵大学内迁成都。在抗战8年期间,***政府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上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不仅教学处于困境,且许多科研工作被迫中止。李方训的生活十分拮据,但在夫人林福美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仍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致力于教学、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的工作。
溶液理论
早在1928年在美国学习期间,他就注意研究格林亚试剂(GrignardReagent)的一些行为。当时格氏试剂虽已较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但对格氏试剂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的机理,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此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测定了一系列不同烷基的格氏试剂的电导,列出了它们的电导大小次序,研究了它们与温度的关系,发现了CH3MgX的摩尔电导率随温度上升而降低的异常现象。当时曾有人对格氏试剂进行电解,但由于所使用的电极不同,设备不够完善,所得到的产品互不相同。有人认为,在阳极上应有乙基等碳氢化合物生成,但又无法使之分离。李方训系统地对前人工作进行了分析与综合,精心设计了一套密闭系统,排除了环境和空气的干扰,他采用铂电极,仔细收集并分析阴、阳极上的产品,测定了它们的分解电压,从而阐明了格氏试剂的可能结构,并提出了在电极上反应的历程。他与伊文思(W.V.Evans)等合作发表论文
1956年起连任第一、二、三届民盟江苏省副主任委员。
1954年和1959年被选为江苏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0年起他一直担任江苏省及南京市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
他是中国化学会发起人之一,从1947年起一直被选为该会理事,在1940—1949年和1957—1962年期间,还担任过《化学学报》的编辑委员。
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J.Needham)抗日战争期间曾来华考察,归国后于1948年著有《科学前沿》(ScienceoutpoSt)一书,书中盛赞:“物理化学博士李方训教授是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离子熵、离子体积和离子水化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外驰名的。”
李方训是中国最早从事系统地研究电解质溶液性质的学者之一。他逝世时,正值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们在北京讨论和制定化学学科的科学规划,恶噩传来,闻者无不哀痛。周恩来总理发了唁电,并送了挽联和花圈。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南京雨花台附近的望江矾上,表明了祖国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所给予的高度的评价和崇敬。
更新于:11天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米友仁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的长子,深得宋高宗的赏识,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就是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而见称。其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对鉴别书画“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工书法,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 目录基本资料父亲米芾人物评价历史故事诗词作品基本资料中文名:米友仁别名:尹仁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074年逝世日期:1153年父亲米芾提到米友仁,一定要先提一下他的父亲米芾才行。米友仁的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其画曰“墨戏”。其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加渲染之表现方法抒写山川自然之情,世称“米家山水”,对后来“文人画”影响较大。其做官后甚自秘重,所画虽亲朋好友亦无缘得之,众嘲曰:“解作无根树,能描濛鸿云;如今供御也,不肯与闲人。”米友仁的画是心灵对自然的直接反映,生气远出,仪态万千。他不是局限于自然物象的一时一地,或者一草一木,而是将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都收于纸面之上,云烟晦明,才足以表征我们心胸中蓬勃无尽的灵感与气韵。米友仁曾经谈到自己的创作方式:“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山西太原人,后迁居湖北襄阳。他因人物评价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是米芾的长子。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他也是一位早慧的天才,在19岁的时候,他父亲将他所作《楚山清晓图》献给宋徽宗,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赐。在南宋时,他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甚得宋高宗的宠爱,往往让他鉴定书画。现在,在很多古书画上面可以看见他的跋尾。谈米友仁的书法,也不能不提米芾的书法。米芾的书法先是学习唐人,当他发觉越学越失去魅力的时候,他就开始上溯唐人的书法。直到发现唐人的书法不如晋人那样天真自然之后,他就开始直接以晋人书法为楷模了。但是在大体上,他是以二王为宗的──尤其逼肖于王献之──现在我们可看到的很多王献之的作品,很可能是出自于米芾之手。他的书法成就极高,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不过,在此四家之中,人们却更喜爱他的书法,因为他更像一位纯粹的书法家。他的笔墨技巧是无人能敌的,至今仍然如此。这样,在书法方面,米友仁几乎是亦步亦趋地学历史故事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得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能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将摹本还给别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直至过了好些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模仿古画的技艺很精,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可是他用那种模仿假本诗词作品临江仙昨夜扁舟沙外舣,淮山微雨初晴。断云飞过月还明。一天风露重,人在玉壶清。水际不知何许是,遥林□辨微青。醉迷归梦强□凌。谁言东去雁,解寄此时情。小重山醉倚朱阑一解衣。碧云迷望眼,断虹低。近来休说带宽围。人千里,还是燕双飞。深院日初迟。绮窗帘幕静,恨生眉。不堪虚度是花时。鸿来速,争解寄相思。渔家傲从古荆溪名胜地。溪光万顷琉璃翠。极望荷花三十里。香喷鼻。我舟日在花间舣。向晚余霞收散绮。遥山抹黛天如水。满引一尊明月里。微风起。萧然真在华胥氏。临江仙一曲阳关肠断处,临风惨对离尊。红妆揭调十分斟。古来多聚散,正似岭头云。昨夜晴霄千里月,向人无限多情。娟娟今夜满虚庭。一帆随浪去,却照画船轻。渔家傲(和晏元献韵)郊外春和宜散步。百花枝上初凝露。福地神仙多外府。藏奇趣。幽寻历遍溪边路。薄宦浮家无定处。萍飘梗泛前人语。与子未须乡国去。来同住。且看群岫烟中雨。临江仙宝晋轩窗临望处,山围水绕林萦。不堪回首到江城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