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何洛(1911——1992),(笔名何鸣心),重庆丰都人,著名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教育家。何洛对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贡献尤为显著,从文研班的创建到担任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在三十几年的时间内,他一直满怀着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办好以文论为主要特色的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的期望,兢兢业业的工作,为中文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文名:何洛
别名:何鸣心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丰都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92年
职业:文艺理论家、文艺教教育家
代表作品:《***文艺的康庄大道》、《实践美学》、《潮声集》
何洛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专业。
1932正式加入***。
1937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调至马列学院编译部任日文组组长,尔后又到鲁迅文学院总支工作。直至解放战争期间,何洛一直战斗在***的文化战线上,先后任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主任、华北大学二部二分部主任,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文艺战士。
中国建国后,又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语言文学系主任、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顾问、北京社科联顾问、北京文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联常务理事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何洛参与创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在周扬同志和校领导的支持下,与何其芳同志一道主持“文研班”的领导工作。并且走向教学第一线,亲自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文学概论”和“马列文论”专题。同时,他还经常关心学生的课余活动,曾经带头撰写学习《讲话》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方法上的示范。发表于《新建设》1962年第5期的长篇论文《***文艺的康庄大道》,便是当年纪念《讲话》20周年的一篇重要文章。1984年起,何洛因年事已高,便改任中国语言文学系名誉主任,并参加校务委员会工作。但他仍关心系里的发展,尤其关心系里的学科建设和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强调学科发展和教学研究的要以马列主义导向,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弃。
何洛的一生一直致力于教学工作、理论研究及写作,凝结成为他的众多著作。建国前,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坚持教学与写作,不仅写文艺理论、特写、散文、剧评
更新于:19小时前版权声明:本文为分布于 “九酷名人网” 如补充修改请点击编辑按钮,通过审核后会陆续更新。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子邮件
1090500357@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